翔在五行中属什么?
其实,“翔”的读音和含义在《说文解字》里都有记载。 “翔”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回飞也。从鸟祥声[1]。段玉裁注曰:回飞者,飞之顾志而旋,故从“行”省声。 许慎认为“翔”的意思是盘旋飞翔。并引证了“下止曰翔”的意思——即鸟儿停落在地上叫作“翔”。所以这里的“翔”与后世的“行走”含义相去甚远。 关于“翔”字的读音,则是在唐代时定下来的。 据唐人孔颖达在《尚书正义·尧典》中的注解可知,当时的“翔”字发音为“翔阳切”——也就是现代汉语文学中“xiáng”的发音[2]! 而这个发音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代的读法。
西汉时的《史记·龟策列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公孙子子,其空去不翔。”其中“翔”字便发“xiáng”音; 西汉末年的《扬子法言·吾子篇》中有这样的句子 “或问‘夫子之言大而无用’如何?对曰:‘大用则无害,小用乃有害’,‘何谓大用?’”[3]此处的“大用”两字亦发“xiáng”音。 因此可以见得,在唐宋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翔”都是念成xíng(现代汉语拼音)而非zhāng(现代汉语拼音)的。直到宋代才慢慢演变为现在的zàng(现代汉语拼音)、chéng(现代汉语拼音)二音。 在宋人王柏所作《序》中称:
“予尝以翔字考之《说文》,翔字本训回飞也,上为鸟形,而下为行,正鸟之飞自上而俯视其行貌也,古音阳,今音张。” 由此便可确定,所谓的“翔”的古音为xíng,而不是zhāng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而“翔”的本义就是鸟飞的样子,至于“飞翔”“翱翔”之类的词组不过是比喻用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