汮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汮,河漂也。” 段玉裁注:或作“淈”。按:“淈”即“沱”之未成者也。从水,圭声。今人谓水中沙石相杂曰淈。《释言》曰:“沱,淈也。”“淈”又为“淈鱼釜鱼”之“淈”(见《韩非子·难言篇》)、“淈其泥而不濡其涡”之“淈”(见《庄子·在宥篇》)。是二“淈”字皆以“河水相杂”言之耳;而以“淈鱼釜鱼”言之者借“淈”为“枯竭”之意;以“淈其泥”言之者借“淈”为“屈折”之意矣。故许君训“淈”为“挠浊”。 “潀”读如“淙”,水流会合貌;“潨”,水流入处。“汮”当从“淙”,“潀”为之省;当从“圭”不从“圭”。
说解:均字的本义表示河流中的漂浮物,是一个形声字,上部分为声符,表读音;下部分为意符,表本义。根据段玉裁的考证,这个意符原本写作“沱”,后简化为“均”,但表音的性质并未改变。
均的繁体字由“土”和“匀”两部分组成,因为古代的“匀”通常写成“㙊”或“勻”,所以现代人的解释认为这个字是象形的字形,意思是将东西铺平。然而“䒑”和“土”都是指事字,“䒑”的字形中“一”表示土地,竖线表长度且代表一根棍子,合起来就是一把锄头或者一捆木材的样子;同理,“土”则是一个用横竖交叉的线条来指示事物形状的象形字。因此“均”的本意是指把物品铺展在地面上计数。
王弼注解老子时引用了一个典故:孔子看到陈恒杀君,非常愤怒地说:“老氏之罪人也。”弟子问孔子的意思,他回答说:“夫老聃,小国寡民,使民有余食,众足乎德。今陈恒反此道,独为人患,是以吾恶之。”大意是说春秋时期有个小国叫田齐,国君无道,百姓生活困难,于是老子建议国君减少民众的赋税,让民众有余粮储备。但是陈恒违背了这种治国之道成为了众人的祸患,所以孔子才厌恶这件事。这个故事说明均的意思是有余,也就是丰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