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五行属什么的?
1.关于“龙”的起源和分类 中国的龙,从最早的实物考古资料来看(比如甘肃玉门镜儿泉西晋墓出土的三条龙纹铜镜)都是无角无鳞、蛇身人面的动物形象;商周时期出现有角的龙的图像,一般把这种有角的动物称为应龙或虬龙;秦代龙的形象已具有完全龙的特征,只是头部仍保留人面特征,因此这一时期的龙被称为马头龙或鹿头龙;汉代时龙的整体造型已基本接近现代的标准式样,但还有像马、像牛、像猪等不同的形态变化。
在《尔雅·释鱼》中,对龙做了分类,其中说:有足曰虬,无足曰螭。注中说:龙属无角曰螭。可见,早期的“龙”是指一类的动物,即“有翼能飞、四足能走、有角或无角”等的多种形状。后来逐渐将“龙”专指一类动物,而将其他类似动物的名称另立门户,如将“有翼能飞”的叫凤凰,能兴云作雨的叫夔龙等等。由于人们把各类神灵想象为龙的形状,所以把龙作为各种神灵的统称了。 古人还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二十八宿,其中东方七宿叫做“苍龙”,南方七宿叫做“朱雀”,西方七宿叫做“白虎”,北方七宿叫做“玄武”(龟蛇合体)。这大概是把四种常见动物与天象联系起来的最早解释吧。 至于五行说,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邹衍提出的一个理论系统,他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配属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属性与五方四方、四季、五色、五行相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学说最初是用来解释社会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的,后来被用来为封建社会和封建君主进行合法性的论证。在五行系统中,土居中央,是最根本的物质元素,它生金木水火;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根据上面所讲的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我们知道木克土的说法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水是土生成的产物,如果木再克土的话,水就会灭掉土,显然也是不符合逻辑的。但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具体情况来说,又是符合实际的。 我们知道五行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相生,另一种就是相克。所谓相生就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意义而言的,比如说金生水就是说金在冶炼过程中产生出水来;土生木是指大地上的草木都是根扎于土中的缘故。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在古代的典籍之中,我们还能找到有关这方面的记载,《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话:孟春之月,其朝旦,星辰莫不曜然;中春之时,其日暝,鸟皆寂寥而不鸣焉;季秋之月,其日昏,鹊入巢而立,雉入大水则化而为蜃。这些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从这些记载来看,当季节发生变化的时候,一些自然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例如春天到了,星星就都闪亮了;秋天到了,大雁就要往南飞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然界的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候的影响作用了。
4.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①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时间条件来确定相互作用的双方是谁,否则,就会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是有指导意义的。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这个问题是不是违反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不违反,就应该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不是盲目地听从他人的意见。
②中国古代的这些传统思想虽然有很多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这些传统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而不能让其成为阻碍人类文明前进的羁绊。 二.如何理解“辰戌丑未土” 上文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五行相胜”以及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本节所要讨论的是“辰戌丑未土”的含义及其在风水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1.概念 “辰戌丑未土”是古代中国风水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以四个方位来划分地球的,每一个方向都有一个土字来表示它。这四个方向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位,每个方位都有对应的地支,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从东到西依次为: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戍丑未。 所谓的辰戌丑未土是指地球上除了四大方位之外的五个角落的土。而这五个土又是以阴阳来区分的:阳土为土、阴土为己。也就是说只有阴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而其它三个土都是己土。所以在判断某个地方有无土气时一定要分清阴阳。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辰戍丑未土其实是一类土,它们都是土的五行属性;但是在风水中又把它们分成了四种类型:土旺、土囚、土死和土休。
2.“辰戌丑未土”在风水学中的应用 在风水学术语当中经常会用到“土形”这个词。什么是土形呢?简单来说就是以某一方位为中心点,然后由远及近地划出若干个同心圆,然后再将这个同心圆分成三份。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即土旺(又称旺相)、土囚(又叫衰弱)和土死(也叫衰亡)。
3.应用案例介绍 我曾有一个客户咨询我说他家祖坟的风水不好,我去看了一下之后发现确实如此——他家的坟地是被几座小山包围住的,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圆形。而且这几座小山的形状也很特别,每座山上都有一块巨大的石头。 当时我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啊?他说这是古代人们用来标志吉凶的一种符号。我一听就明白了。于是我们就按着这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