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的五行属什么?
在《易》的64卦中,每一卦都有六个爻位;每一个爻位的“象”有六种,即“上、下、前、后、左、右”各一;这六种之象是:星、龙、虎、龟、蛇、酒。 这是中国古人从天文地理的角度对宇宙和世界的认知与描述。其中“星”作为第一之象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比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北斗七星;三星伴月等等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也印证了古人的认知正确无误。 至于将“星”引入到汉字之中并赋予五行属性,则是后来的事情,而且只是少数字才有这样的功能。
1.星:金文和小篆字形像是一把弯曲的弓箭(或弩)。古人以天为圆盖,以地为圜盘,认为日月星辰都悬挂在空中,所以就把这种形状赋予了天空之义——这就是汉字的象形特点。由于这种形制是弯弓待发状,故而有“启动”的含义在其中;加之这种形制又容易联想到天上的星星,于是就有了第二层含义:启动的天空中的星星。 “星”的本义就是天上会动的星星(恒星)或者流星,这一含义保留至今。如:星辰、星光、星火燎原…… 在古代还有“众星拱北辰”的说法,这里的“星”特指北极星(又名帝星),此处的“星”含有“星座或星群”的意思;而现代则多用以比喻领导或领袖人物。如:星宿、明星等。 古代的帝王多以自己比做星辰,因为这样既可以把自己比作太阳,又可以把自己比作星辰,从而显示自己的伟大和高贵。
2.晶:甲骨文的字体是一只眼睛和一张口组成一个象形字,金文的形体变化不大。到了小篆时期,“口”演化成了三横,这个变化有点奇怪。 《说文》:“晶,精光也。从心,从京。京亦声。”段玉裁注:“‘京’亦声”者,谓‘京’取声音,非取形也。”可见“京”的读音与光芒相关联。那么为什么“京”会有光芒的意思呢?这就要牵扯到“京”的另一层的含义——京城或都城;在古代都城通常被称之为王京,也就是中央政权所在的地方,象征着威严和力量;因此京就有了光芒万丈之意,这也是为何用“京”来表示光芒的原因吧!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很明显,除了“光亮”之外,还包含有“明亮”之意在里面。而在汉语词汇中有“晶莹”一词,表示物体光亮耀眼;另外也有“晶莹剔透”表达物体透明、光亮且圆润的意思。 由这两层意思我们不难看出“晶”其实是一个会意兼形声文字;它同时具备了两种基本元素——心+京=光芒、眼+京=明亮/清澈,这两种组合共同表达了“光明”二字所要表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