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字五行属什么的?
“伦”(lún)字的本义是指水边、水中,也指种类;又指辈分、次序;一般读作lún。 《说文解字》中记载:“伦,水流逐浪的样子。从水,仑或从黍。一曰众也。” “伦”的本义是水波相互追逐流淌的形象,表示水流众多,后来引申为“顺序”之义,如“天伦之乐”“天伦之序”等词就都含有这个意思,因此“伦常”一词中的“伦”也应取它的此义;再引申为“道理”义,如“情理难容”中“理”“情”皆与“道”通,所以“理”“情”都可以译为今天的“道理”。 以上诸义,后均演变为“伦理”“道德”之意,但“次序”“条理”之义却留存下来,如“无伦类”(没有条理)、“彬彬有礼”“礼尚往来”等。
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中,儒家成为占据正统地位的思想派别之一,而孔子则是儒家的开创者。“五经”之一的《论语》正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于是,由孔子和儒家所代表的“仁”被赋予了“伦理纲常”的含义,这使人们在谈论伦常时总是首先提到孔子的名字——因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嘛! 不过,这里的“仁”只是对儒家学说“仁爱”思想的概括,并不具有“仁义”的意义和色彩,人们之所以用“仁”来概括儒家的主要思想,也是出于宣传的需要。
那么,为什么现在汉语词典里解释“仁”的时候,都要带上一个“仁义”呢?这是因为自宋代以后,理学逐渐兴起并占据了正统的地位,朱熹将程颢提出的“仁者,全身之德”的观点与张载的“心统性情”之说结合在一起,给“仁”作了这样的注解:“实其腹,强其骨,全其躯体而有以为善之心,这便是‘仁’。”这样一来,“仁”也就有了“仁义”“仁爱”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