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字五行属什么?
“処(chǔ)、処(chōu)”为繁体字,现在已简化为“处”。在古汉语中,两个字的含义是不同的 “処”是“居”的异体字,表示居住之意;而“處”作动词时为处理、处置的意思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言:“吾闻汉王亦欲东图项王,固不敢当。”其中“东圖”即“東圖謀”之意 可知“图”在此处应理解为谋划、计划。 而“図”则为日本汉字,同“图” 从以上例句可知:
1.古籍一般用“”而不用“処”;2.古文中的“処”和“處”意思差别还是很大的
因此,我认为此字应该解释为“処”而非“處”(当然,这是建立在古汉语知识基础上的个人观点。毕竟我也不是很懂古文字,就请各位方家不要笑话哈~) 再说说五行吧… 古代所谓的五行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学界目前众说纷纭。但既然已经形成了理论体系,那么其一定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的——否则也不会流传如此之广了不是?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得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来考虑。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自耕农经济。这种经济的显著特点是自给自足,农民主要靠天吃饭。同时由于生产力低下,土地又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所以自耕农的地位是比较高的。而所谓“天子百官皆自天下出”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的……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自耕农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以秦国为例。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奖励军功、重农抑商这两点,而这恰恰击中了自耕农的要害(因为贵族阶层有爵位可以世袭,而自耕农没有。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动成果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于是自耕农纷纷破产,沦为“庶人”——即所谓“氓隶之人”,失去了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参见陈胜吴广起义)。
这样的结果是极其危险的。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已经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了。而这一点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所以说,为了挽救当时的局势,就必须让这些失地农民重新回归国家的掌控之中。为此,五行理论应运而生——把这些人比作是凶神恶煞的土龙,既是为了说明他们破坏力巨大,同时也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只有上天才能收拾土龙……然后人们自然就会相信国家能为他们做主了嘛!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啦~~如果哪里讲得不对,请多多包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