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行什么意思?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形态归纳出来的五个方面,即水、火、土、金、木;其中木、火、土、金、水是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形态,被称为“五行体”;而土是万物之母,居中央,故有“土生五行的说法”。 人的身体也有五行,即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以及五官(目、舌、口、鼻、耳)。 这些人体上的“五行”是构成生命活动的五大要素,称之为“五行体”。
此外还有“五行性”的概念,它是指中医基础理论中具有五行特点的五种情志。《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里所说的“五志”也就是“五行性”的表现形式。 一个人如果病好了,“五行也平衡了”。所以中医在诊治疾病时,不仅关注疾病的局部症状,还要观察病人“五官九窍、四肢躯干”等全身的变化,乃至一个表情、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中医判断病情的依据。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就是“纠偏”,让身体的“五行”保持平衡状态,病就痊愈了。这就是古代中医用五行分析人体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