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五行属什么是属?
古人认为,大自然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道”。这个“道”是可以用文字书写成的,它被记录在古籍里。这些书被称为“经”。 “五行”就是古代经典中的五部经。它是这样被确定的:金、木、水、火、土——即五种基本元素或现象。 后来人们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这“五行”来说明和解释。于是这“五行”就被扩大到了一切事物上去。 这看起来好像很离谱,但这是中国哲学和中国医学的基础。
五行学说对中医的影响最大。中医理论中有很多术语都带有“五行”的字眼儿。如“金声玉振”“金生水”等等。 中医把人分为“阴阳”两半,把人体器官分成“五脏”——心、肝、脾、肺、肾。它们也是由“五行”代表的。其中——“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现在再来说说“静”的“五行”归属。因为“静”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所以把它划归到“火”属是很自然的。而“心火”旺盛则会产生“烦躁”的情绪。说“静”属“火”是可以的。 但中医理论讲“心主神明”“心火”其实是指人的思维和精神。这里所说的“神”并不是单指“心神”(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大脑)。它还包括人体的所有精神活动。 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讲,“静”属于“神”的范畴。而中医所谓“神”又包含很多内容,它不仅包括心理方面(如“情绪”),而且还包括生理方面的问题(如“记忆力")。因此说“静”属“火”就有点牵强了。
那么从《黄帝内经》中能找到“静”属“水”的依据吗?答案是肯定的。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取之经络;经络有病,应取之原穴。” 这里的“原穴”就是指“三焦原穴”(位于无名指指甲根外侧)。而三焦是“六腑”之一。它所管辖的“经络”是“巡行周身”的。也就是说任何地方的病变都有可能波及三焦,而三焦又有办法把疾病传到其他“经络”上去。这就形成了一个“环”。这个“环”就像水泵一样,可以把病邪输送出去。
如果疾病是在体内的,它可以沿“经络”之路慢慢吸收;如果疾病是在体表的,它可以循“经络”之径层层消散。这就是中医学“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道理所在。 如果仔细读读《黄帝内经》就会发现,它所强调的治病方法主要有两种——“益气”和“活血化瘀”。这两个概念至今仍被中医药界所沿用。 而“静”属“水”正与这两种治疗方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