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五行为什么属性?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太阴阳明为什么属于土行”吧。在《黄帝内经》中,“中央”、“土”的概念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以天地阴阳论,曰中为阳,月为阴;日中为土,月光为水。 故土居中央而达四侧,水向四周而汇于中央——水土相生也。 同样,以五运六气论,午未之年为土,子戌之年为水(土得帝令下行至子始能生金,水得帝令行于戌始能制火),寅申之年为木,辰酉之年为金,卯亥之年为火。
至于“太阴属土”,其实是一句总结性判断。《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曰:背为阳,阳中之太阳;腹为阴,阴中之太阴……腰以上为阳,腰以下为阴……” 阳气化生万物,象征外卫体表,阴气宁静内敛,代表内养五脏。而三阴三阳之所以有阴阳之分,就在于其具有内外之别——“胸中的阳气并受手太阴肺经之气,足少阳胆经之气,乃所谓阴中之阳,所以名为阳明”——《黄帝内经》对阳明府脉的描述是这样的,阳明是阳中之阴也就是因为“其气与太阴之气,上下并行交贯,如环无端。” 从阴阳的角度来说,阳明是阴阳相交、动静有序的所在。而从五行来说,脾属土,胃司消化,阳明经主降,肝属木,这些在《内经》里都是有的。
所以说,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分析古人说法的背后逻辑并非难事。而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五行生克”也就不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