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五行什么意思?
孝,中国五经之首《周易》中说“父子之道,天性也” 孝的第一个解释就来自此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祭义》中进一步解释: “故父之尊如天,母之尊如水。天人和同,莫大焉。且父母之于子也,生之、教之、爱之、利之,莫不劳苦。惟圣人能极此孝道,故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 可见在古人看来,孝首先是自然之爱,出于人之天性;其次,这种爱是双向的——父母对孩子爱之切,孩子也会对父母感恩而深爱。
所以《礼记 • 檀弓下》中记载:“慈母以爰尽孝道矣”。 同时,孝也是社会性的——“父子笃恩,夫妇顺益。”——《尔雅 • 释亲》 “孝悌者,德行之本。”——《周书 • 文王训太子》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礼记 • 坊记》 所以,先秦诸子的著作里,处处都有孝的身影。孔孟的文献中是这样教育学生与子孙的: 曾子与子夏对话中说到: 孟子更是直接号召人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 王道》 如果说先秦的孝还是模糊不定的话,秦汉之后,汉文帝刘恒给父亲薄太皇太后定谥号为“孝文皇帝”,这个谥号成了皇帝的最高荣誉之一,后世帝王无不如往。
从汉武帝开始,推广孝文化成为政治正确,每年都派人到父母朝廷之处拜谒问候——事亲行孝也成了臣子们展示自己孝顺、博得皇帝欢心的途径之一。 东汉末年,著名的孝廉代表,汉末名士许靖因为父亲去世,去朝中侍奉祖母,一年后又去扶侍母亲。皇帝看他如此孝顺,让他做了尚书令这样重要的官职。
后来这种风气蔓延到民间去了,百姓之间孝悌之风盛行,这为两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奠定了深厚的伦理基础。 我是易阳,一个爱书、爱文字、也爱讲历史的读书人。更多关于古籍阅读、古籍数字资源的分享就在 【云起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