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有五行什么意思?

仲孙佑紫仲孙佑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份,用“甲子”、“乙丑”等记录日期,但遇到闰月怎么办?就用“上弦”“下弦”来标记,用“望月”指阴历十五。这些词都是象形文字。

古人发现,有的字天干的头一个和最后一个字相连很像月亮的形状。于是,用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明”字表示一天的时间;以日为计量单位的时候,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占一整天时间的八分之一,分别用不同的数字标记,这样,“时”就有了阴阳属性,有了五行含义——阳时属木,阴时属金。这样的计时方法,现代人也很熟悉,就是现在通用的小时制(加上了凌晨和午夜前后两个特殊时段)。 这种按时辰计时的方法用到月亮上来显然不合适。因为月亮的运行不是按一个恒定速度来的。古人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用“朔望”表示满月,用“上弦月”“下弦月”标注新月,并用“望月”这个带有模糊性概念的词来表示农历十五日月渐盈的全过程,即从新的一个月开始,月亮由亏变盈,整个过程中月亮逐渐变大的变化过程。 用“望月”一词表示从新月到满月的整个过程是很形象的。

那么,如果用“上弦月”表示农历初七或十八,而用“下弦月”表示农历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否会带来问题呢?实际上,由于古人把每一天均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80刻(14分钟),如此细致的划分时间给了古人一个“灵活”的选择——如果某个月某个方位的“上弦月”出现在子午间,即出现在白天,则这天的“上弦月”就记作“壬甲”(第5个字表示的是子时80刻中的位置);而如果“上弦月”出现在夜间,就用“丙丁”纪日。同理,“下弦月”出现在夜里的记为“庚辛”,出现在白天的记为“癸甲”。

不过,这种记日的方法非常复杂且容易混淆,到了明代,人们发明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无论“上弦月”还是“下弦月”,只要出现在白天的,一律记作“丙丁”,夜晚出现的,一律记作“庚辛”——反正古代白天黑夜都是同一个字表达,不会产生误解。 就这样,在古代中国,通过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严格排列组合形成了60组不同名字的年月日时,而这60组名称中包含了“甲子”、“乙丑”等完整的一串名字,其中必然包含“明”或“晦”两个字,这便赋予了他们阴阳与五行的内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