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北京在哪里?

黄成栋黄成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题目好嘛!简直在暴露年龄好吗! 先摆结论,我失去的最多的地方有三个,分别是崇文门、前门和宣武门一带。(为什么是这三个呢,下面细说) 再上两张照片怀念一下。这是1998年的广济寺,当时广济寺已经开放了,但是得买票,我记得好像是5毛钱。这还是大雄宝殿的侧殿,已经很漂亮了。 这是我高中班主任的家,她姓李,我们亲切地叫她李姐,她是北京人,住在前门附近。这里曾经是个大院,有门房,有大厅,有很多房间,我记得到的时候李姐就住在最里面的一间。后来2003年的时候,我再去的时候,大院已经被推平了,正在盖高楼。李姐搬走了,不知道去哪里了呢。

好了,该说说为什么是崇文门、前门和宣武们呢,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是我初中时候的学校所在区域,而我的初中又恰恰是在崇文门、前门和宣武门的区域内交界的(真巧啊....)所以,我失去了这三个地方,也就等于失去了我的母校。 我是外省生源,那时候中考还可以择校,所以我进了北京的一个重点中学,在大家拼命往西三环挤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居然敢把校址选在崇文门内大街,真是有魄力!(哈哈哈,现在也是全国有名的学校啦~) 这是学校的后门,出去就是国营的鲜鱼口市场,记得小时候觉得这里特别繁华。再一张老照片。这是学校的大门,不过一般不开,从旁边的小门进。大门两边有石狮子的。

再来张现在的图,这还是我的母校呢,只是已经改头换面,向高端了。 下面来说宣武门,我的初三是在一个普通的初中学校度过的,虽然离母校不远,但印象里那里很破,并且周围没有像样的商场,只有些小书店和小馆子。学校里大多数都是外地生源,大家来自天南地北,聊的都是家乡事儿。

现在想来,那种感觉真好,大家身上带着不一样的地域文化,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不过,这种多彩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大家穿着很普通的校服,冬天就一件很薄的羽绒服,体育课也没有专用的场地,在学校后面的空地上玩篮球、踢足球。食堂的饭很难吃,记得初一开学,学校给我们发了碗筷,让我们自己盛饭,那是我吃过最难吃的饭,顿觉天昏地暗...... 来,最后来个正题的答案,我失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我的答案是--草根阶层的生活。

我出生在70年代末,长在首都北京,但却是一个无根的草,我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但是我却经常回忆那些穷开心的事儿,比如夏天晚上和小伙伴在大街上抓知了、逮蚂蚱,在河边捉虾、钓鱼;比如在冬天用冻豆腐、粉丝、青菜帮子做炖菜,煮饺子,现在想想,那些食材放在现在来看真是恶心到极点,可是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疼爱我的老公和孩子,也过上了别人羡慕的生活,开豪车,住豪宅,天天吃好吃的。但是我却经常想起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那些和小伙伴一起做的“坏事”,那些让我咬牙切齿而又不得不接受的屈辱。

也许,失去的就是永远回不来的吧,只能让它活在记忆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