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有哪些历史故事?
下面是我了解到的《史记》中的一些故事:
1、鸿门宴: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两大势力的角逐。刘邦在项羽的威逼面前妥协,入内鸿门向项羽谢罪。酒过三巡,刘邦借故离开,张良、樊哙追随护驾。刚出辕门,刘邦就感到大祸临头,因为后边已追出面有杀气的项羽亲兵。紧要关头,张良请出玉玦,樊哙更是拔剑怒视追兵,吓得项羽亲兵不敢轻举妄动。刘邦逃过一劫。
2、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一位出色的将领,蔺相如虽然身为宦者令但很有才华,他机智勇敢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又逼秦王击缶,维护赵王的尊严,立了大功,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由于二人性格不同,廉颇不服。后来蔺相如为避免二虎相斗,两败俱伤,他处处相让,还甘居其下。
3、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年轻的时候曾和别人一起被人雇用工到田里耕作,他停在那儿抱怨老天,并叹息道:“假如将来富贵了,我要穿漂亮的衣服骑上漂亮的大马,享受那富贵的生活,并且和我喜欢的女人在一起,这才叫做满足呢!”和他在一起干活儿的人都嘲笑他,说他幻想自己能富贵,陈胜叹息道:“唉,燕子和鸿鹄这种天上飞的大鸟,又怎么能跟家猪和野鸭这种鸟争着过垃圾沟和沼泽地呢!”
4、毛遂自荐:毛遂是古楚国毛遂(今邯郸人),他自我推荐的能力让他的名声流传千古。他自荐成功的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他敢于自荐,能抓住时机,敢于表现自己。其二,他具有独特的优势,即“三寸不烂之舌”,即有辩才。
5、三公九卿:汉承秦制,中央又设置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称"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地位在诸卿之首。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的职务,辅助丞相处理政治事务,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另有九卿:
奉常,掌掌管宗庙礼仪及国家大祭祀;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的封锁和禁卫职务;
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大驾出行时,负责宫中安全防范,宿卫宫禁帐幕;
太仆,掌管车内舆马、畜集之数及牧邓;
廷尉,掌管刑法、诉讼,是九卿中最高的长官;
典客,负责管理少数民族和对外事务;
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宜;
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务赋钱谷、国库贮备等;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征税和工匠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