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位张英宫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一位邻居是叶侍郎,两家的府邸紧挨着,因门口有块空地,两家都有猪圈,平时都会把猪赶到空地里放养。起初两家没有发生什么矛盾,但是时间一长,张家人觉得,这块地虽然空着,但也应该算自己家的面积,于是便在空地上砌了堵墙,没想到,叶家人一看,墙砌在了他们家的猪圈内。一来二去,叶家人也没啥客气的,直接把墙拆了。
来来回回几趟折腾,两家人都恼了,张家人一合计,这墙要不起,家主大人在北京宫里可是当大官的,这事还有啥解决不了的,直接写信让人给北京张英捎信了,让张英给拿个主意出出气,好让叶家人知道自己家的厉害。没想到让张家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张英大人看了信,回了一首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可绝非平民百姓,他当官期间与同朝大学士“张廷玉”合称“二张某”,还被康熙皇帝称赞为“不自高,不自大,不凌驾乎人”。张英在自己小儿子家的墓志铭里说,他最看中的才华,最讨厌奢侈。
这首诗,短短四句,直击人心,道出人生智慧,读来令人回味悠长。张英的这首诗,让张家人一下子便息了怒火,主动退还了三尺土地,叶家人得知后,也十分佩服张英大人及张家人,于是也退还三尺地,前后六尺面积,大家商议着修了个“六尺巷”。因此也流传下来这么一句顺口溜:“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谦逊大度,乐善好施,对官员、百姓都颇为爱护,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也深得康熙帝喜欢。他去世后,康熙帝亲自到张府吊唁,可见张英人品才识之高。
这“六尺巷”的故事一经传出,也成了广为流传的佳话,也成了当地著名的遗迹。2014年时入选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可见“六尺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