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什么故事?
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动乱和大分裂,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是三国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存在的特定历史现象,因而历史上所谓的“三国”,实际上就是指魏、蜀、吴三个政权。
魏国,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65年为晋朝所灭,前后历三帝四十余年之久。由于魏国最后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加之曹魏所占据的黄河南北地区,本是汉朝的统治中心所在,因此曹魏继汉制而行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吴国,公元222年孙权建吴,233年称皇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市),316年被西晋所灭,历四帝达103年之久。孙吴政权自建立以至最后覆亡,始终据有东南广大的地域,吴国所处长江以下地区,自秦汉以来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它在政治上充分继承了汉制,吴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也是十分典型的。
蜀国,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建都成都。263年被魏国所灭,历两帝42年。蜀汉政权主要凭借巴蜀根据地创建,又主要依靠这一地区的经济力量支撑,它的地域狭小,人口稀少,地力单薄,与强大的魏国抗衡,存在极大困难。因而刘备和诸葛亮在政治统治方面特别强调“重农务本”,“务农殖谷”。实行“务农讲武”和依法治军的战略方针。严格依法治国。
西晋的统一是中央皇权再次走向强盛的结果。它经过八王之乱以后,内乱不已,天下分崩离析,又造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北对峙局面。因此,就三国魏、蜀、吴三个政权本身的封建王朝统治历史来讲,实际都是短暂的。
司马懿
西晋是继三国以后又一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魏国在逐渐消灭其他割据势力之后,逐渐消灭了吴、蜀。统一南北,为西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元265年,魏臣司马炎夺取政权,建立晋朝,定都在洛阳,西晋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就是用司马懿和晋文帝司马昭打下的基础,统一了中国,晋武帝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西元290年,晋惠帝即位后,晋朝宗室王室内讧,史称“八王之乱”。西元316-317年,匈奴攻入西晋首都长安和洛阳,西晋灭亡。
中国西晋灭亡以后(西元316-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率领中原汉民南渡(史称“永嘉南渡”),于西元317年占领吴地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亦称“江左晋”)。此后,北方长期处于“五胡十六国”的分裂状态,东晋与五胡之一的前秦(氐族)曾长期对抗。前秦曾在苻坚的统治下(351-385年在位)一度消灭北方其他割据政权并南下攻晋,但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溃,苻坚战败逃归后,前秦迅速瓦解,而东晋也无力北伐。此后东晋在南方的统治渐趋稳固,北民为避北方战乱继续南渡,东晋统治者亦致力于屯田、兴修水利。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江南地区的开发开始起步。东晋末年,大将刘裕专政,晋帝形同傀儡。西元420年,刘裕废除晋朝,建国刘宋,东晋灭亡,此后中国南方再次进入“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