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故事的成语故事?

任子朝任子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就已经崩溃了。含有这个典故的成语是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退避三舍,拼音是tuì bì sān shě,汉语成语,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避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公曰:‘不可,微郑伯,吾其灭矣。’对曰:‘(郑)人习君子之训,而与咨(其)罪戾,必祁有辞于我。’许之退三舍避楚军。”

成语故事: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想要诛杀太子申生,申生逃到曲沃。

申生的弟弟重耳知道情况危急,连家都来不及回,带着几个随从就出了城。大臣吕省和郄芮带着兵来追。重耳拼命跑,还是被抓住了。

郄芮一看,重耳还昏迷不醒,就用脚去踢重耳。重耳疼醒了,郄芮问:“还往哪儿逃?”重耳说:“能逃到哪儿就算哪儿,不会回到晋国来,让你们难堪的。”郄芮怕留下后患,举剑就要杀重耳。有人给重耳求情,郄芮这才住手。他拿剑吓重耳,重耳吓得趴在地上说:“只要不杀我,要什么就给什么。”郄芮说:“让我砍你的头发,你就别走了。”重耳不肯,吓得只好让郄芮砍下了他身边的随从头上的头发,郄芮这才放了重耳。

重耳走了很远,有人给吕省、郄芮报信:“重耳已经逃跑了,你们还不快去追?”吕、郄领了兵追回来。重耳听见后面有马车追来,回头一看,不是吕、郄,原来是舅舅狐偃赶来了。

第二天,重耳又上路了。他们到了黄河边,正好遇见了一个叫介子推的男子,他是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才逃出来的。重耳非常感激,对他说:“等我富了以后,一定好好报答老哥。”介子推说:“我没想让你报答什么,我帮你,是为你,不是为我。”说完,就带着老母亲走了。

重耳他们继续走,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了他很多钱和一帮人。齐国是个大国,重耳想在那儿定居下来,可是他的舅舅狐偃说:“不能在这里呆着,齐桓公一死,大伙非让你当齐国的奴隶不可。”重耳一听,只好带着大伙继续上路。

走了一程,重耳带着大伙到了楚国。楚成王听说重耳有才能,对他特别客气,封给他一块地。重耳不敢怠慢,还给楚王驾车。楚王知道重耳不是一般的人,问他:“要是将来我能帮你做了晋国国君,你怎样报答我?”重耳说:“如果有一天你在南边打战,我在北边打战,我就带兵先撤。要是在一块儿打仗,我就把车给你。再不,我就退避三舍来报答你。”楚王说:“我还以为你给我什么呢,不过如此。”

楚国的大臣们对楚王说:“重耳是个有才能的人,应该把他留在楚国,杀了。要不然他跑到其他国家,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到那时咱就危险了。”这个建议楚王没听完就算了,说:“让有才能的人活着,才符合上天的意志。如果杀了重耳,上天不会保佑楚国的。”

重耳逃走以后,流亡了十九年,到了秦穆公当国君的时候,秦国打算联合另外几个大国,给晋国弄个国君,就想帮助重耳当国君。秦穆公就给重耳安排了人,给在晋国的大臣们送礼物,鼓动他们去接重耳。晋国的大臣们也不愿意晋惠公当国君,准备欢迎重耳回国当国君。消息传到秦国,秦穆公就亲自给重耳送行,还派兵护送。

重耳带着兵到了黄河边,有个叫介子推的给他割过自己腿上的肉做给人吃,他把介子推找来,问他:“晋惠公要是知道过来接我的有兵,带着兵抵抗怎么办?”介子推说:“要是你有天命当晋国国君,晋惠公哪敢打仗?要是没有天命,这些兵有什么用!”重耳说:“说得好。”于是就带着兵横渡黄河,渡河的时候,还射了支箭。

晋惠公听说重耳回来了,想抵抗,有个叫庆郑的大臣给劝住了:“秦穆公是一国的霸主,你惹不起他。”晋惠公不听,带着兵去打秦穆公。秦国的秦穆公听说晋惠公也要打仗,想起重耳说过的话,带着兵避开了楚军。晋军追赶秦军,秦穆公回过头来打晋军,大败晋惠公,抓了晋惠公。后来秦穆公又把晋惠公给放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