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萱属什么意思?
“五行”这个词,在古书、中医书上出现频率非常高,而“五”这个字在古代含义很丰富,除了指数目之外,还指“五种行为”和“五个方位”等等(见《说文解字·五部》)。所以这里的“五行”其实应该理解成后者的意思——即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为什么是五不是四或者六呢?这涉及古人对宇宙的认知。在《周礼·春官·典命》里就有记载:“王官十五:一曰祀,二曰祭,三曰享,四曰祀,五曰望,六曰问,七曰视,八曰察,九曰观,十曰临,十一曰摄,十二曰匡,十三曰宥,十四曰允,十五曰桓。”这里把周朝的“王官十五”分成了五大类——“王官一”祭祀、王官二祭祀、王官三享用、王官四朝觐、王官五巡守。每一类又以数字划分得更细,比如祭祀又分成祀、祭、享三种;朝觐分成望、问、视三种……这种分类法后来被一直沿用下来,到了东汉王充著《论衡》的时候,书里就引用了很多先秦典籍里的说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很多都涉及到“五行”——东、西、南、北、中正好对应木、金、火、水、土。
而在中医上,“五行”则代表了五脏和五腑——心、肝、脾、肺、肾对应着木、火、土、金、水,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属性,而每种事物又有阴阳之分,因此“五行”共有10种,分别是木火水木金水土金水木水火土金木。
五行萱属火,因为萱草花在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开放,五六月份又对应着五行当中的南方,而南方属火,火又能生土,所以五行当中对应的五方是中央,中央也就是中国的意思,所以萱草花又有中国之花的美称。
1、名称由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萱草始终是最为重要的“母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椿”和“萱”一直就分别是“父”和“母”的代称,我们一直称父为“椿庭”,“萱堂”“萱闱”“萱亲”“萱堂陋阁““北堂”则为“母亲”和“母亲居住之屋”的代称。晋代的葛洪在著名的道家典籍《抱朴子,卑辞》中就曾说到:“父谓之椿,言其寿也;母谓之萱,言其忘忧也。”
2、文化传承
萱草在中国历史悠久,距今4000年以前的夏朝开始,就一直是中国传统名花。在距今3000多年开始的周朝,中国出现世界上第一部诗集《诗经》中的《采萱》一诗,将萱草定位“母亲之花”,赋予萱草忘忧之本性和孝顺的内涵,为后世世代传承,延续为文化传统,经久不衰。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笃信“忘忧”并传承“孝亲”。
3、孝道文化
萱草的文化传承,历经四、五千年至今并成为孝文化的经典。因为“萱”字谐音乃孝,因此“孝”文化是萱草文化的灵魂和主题。在中国历代的典籍和诗文中,历代都有用萱草歌颂母亲和孝亲的诗词歌赋,流传甚广,至今,这些典籍依然是传承孝文化最重要的教材之一,继续在中国传承发展,被誉为“中华孝道文化之根”。
4、文化影响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作为在中国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传统名花,萱草在中国文化中,对中国的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世界许多文化也有极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