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孙莲娜孙莲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来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这个“一”就是太极,是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极”或“大道”。 “二”就是阴阳,是太极的两面。“阳”就是阳性、雄性的,“阴”就是阴性、雌性的,它们是成对的存在且彼此相互作用的。比如男女、上下、左右等等。 “三”就是两仪之间形成的太极状态,也就是阴阳调和的状态,它是个相对平衡的过程。 “万物”就是一切,这里指万事万物的变化形态。 所以用现代的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是: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性质的相互作用下,通过平衡与调和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稳定的状态。而这个阴阳两极互相作用的过程就是“道”的体现。 而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正是建立在古老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它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用于指导医疗活动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将自然界界一切事物均归结为阴阳五行的属性,并用以说明人体的生命过程和病理变化。所以学习中医必须掌握阴阳五行这些基础理论。 那怎样才算掌握了呢?

其实掌握了阴阳五行并不难的,只要学会阴阳的五态(阴阳消长)、五行(相生相克)并牢记脏腑经络的阴阳属性即可。

首先,阴阳是有极性的,它是相对于存在的事物而言的。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水在下方为阴,火在上方为阳……人的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左为阳,右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

其次,阴阳是可分的,又是可合的。如人体的中部可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心、小肠属于火,为阳;脾、胃属于土,居中,故阴阳合之”(《黄帝内经·灵枢·本脏》)。 阴阳是相对平衡的。如一天之中早晨为阳,晚上为阴;一冬之季,春为阳,秋为阴。所以阴阳是相对的,又是动态的。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它们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了土,土生金.....即无论何种事物都离不开这五行。同时,五行还代表着人体的五脏: 木代表肝,火代表心,金代表肺,水代表肾,土代表脾。

最后,记住阴阳五行的脏腑经络表里关系: 所以,只要掌握以上基础知识,你就基本上可以运用阴阳五行解释一些问题了!

万俟帆妍万俟帆妍优质答主

五行的五类事物和现象是广泛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最常见的属五行者外,还有许多其他可以按五行来归纳。《尚书•洪范》中所讲的五类归于五行的有“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曲直”指木的生长状态和性能;“炎上” 指火向上飞扬;“从革”指金具有顺从和变革之性,即冶炼、锻造后可按照人们的意志,制成所需要的器物;“涧下”指水总是向低处流;“稼穑”指土地适宜于种植庄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中记载有“凡鼓,金也;金,水之精也。云汉,水也……水最PM也”。这里,是把水、金、云汉作为五行中的水归纳的,认为各种现象在具体属性上有不同,但在最根本的属性上是同属一类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把五行和五方、五时相配,即“木曰句龙,火曰祝融,金曰蓐收,水曰玄冥,土曰后土”,这是把五方、五神分别以五行来配属。

既然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和侮我、我侮等关系,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又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来对症治疗。如果人体有病,或者由于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而身体不适时,或者五脏发生了病变,就可以在该脏所属“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上着手进行治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