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沙子是土壤里矿物颗粒状物质,颜色各异,形状多变,有圆形的、细长的、扁平的等等,主要是由硅组成(二氧化硅),此外含有铝、铁、钙等元素。 古人将物质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称之为五行。每行再细分下去,又有不同。比如木分“甲乙寅卯”四行;火分“丙丁午未”三行....以此类推。而土就包括“戊己辰戌丑未”六行。
从五行来区分,沙子属于“土”一类。 而从阴阳来划分,自然界的事物可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用“-”符号表示,如太阳“-”月亮;用“+”符号表示的物质为中性。 “阴阳”的概念很广,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性质,还反映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的两种状态,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循环往复。因此“阴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 而在中医理论中,用“阴阳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来指导临床治疗与养生。 比如说,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可用阴阳五行来概括。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属阴,六腑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阳,而气血津液则属阴中之阳或阳中之阴。
至于生理病理,更是可以用阴阳五行来解析。比如说,身体各部位出现的寒热痛痒,可分阴阳;而全身是阳,局部出现疼痛,多是阳虚;如果是全身体温高,多属阴虚。 再比如说,咳嗽气喘,多属阳证;而久病咳喘,多属阴证。发热,多为阳症,高热烦渴,多吃阳盛;腹泻,多为阴症,久泻不止,多属阳虚。 当然,这些只是简单的举例说明,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总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阴阳五行。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分享中医基础知识的理由。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您对中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我是中医人,我在科普中医!
在五行理论中,土类物质中区分为“燥土”(即干土或沙石之类)与“湿土”(即湿泥、湿地或沼泽之类)两类。“湿土”是燥土遇到水之后的派生物。“燥土”归于“戊”位,“湿土”归于“已”位,是为“中央土”(或称“中土”),二者相合,成为五行理论中的一个大类。所以,在风水中,沙(即沙子)与石、岩、崖、峰、陵、岗、阜、坡、塬、丘、堤、堡(等等凡以土石为基,或以土石为主之建筑物)属于一类,“沙”为“燥土”之代表类。
因为“土”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基,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之本(包括种植、畜牧、居住、建筑、道路等等)。因此“土”类在环境风水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易经》哲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归类演绎,“五黄”之能量场(即古人所谓之“九星”体系中的“五黄”星)归于“土”类,所以,古人又以“五岳”作为土类能量场的象征物,“五岳归来不看山”,是说中华大地上这五座巍然屹立的“岳”之神圣与威严,因此,把五座大岳分别称为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而按五行之五方之说: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代表木、火、金、水、土五个能量场;“五黄”土星则以中央统帅四方。因此说,土为“大五行”之纲领,其能量为“中和之体”。“中和”二字是《易经》体系哲学思想的精髓。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环境风水学中,各种“土类地形”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因为“水”在五行理论中象征财富,所以“藏风聚水”的“水”所环抱之地必然是“土”类地形,而“土”类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五谷”、“收成”,是财富的依托和聚积之所。因此“土”类地形在风水上象征着财富,象征着丰裕。
但是,因为五行之说讲求“抑强扶弱”,如果在需要“生旺”的环境条件中出现诸如“堤”、“坝”之类具有“拦截”功能的大块头“土”类地形的话,则反而会导致该环境条件的“窒息”,造成该环境的不良风水效应。所以,环境风水的优劣不是由某一种地形单独构成的,而是由地形组合所形成的完整“场”来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