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思五行缺什么?
生日(公历)1983年6月24日7点 农历)癸亥年五月十五辰时 八字 癸亥 戊午 甲戌 戊辰 (出生当天,正值端午节,上午七点二十七分开始下雨)
五行 水水 土火 木土 土土
纳音 大海水 天上火 山头火 大林木 三命通会中有解释: “甲己” 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 合化水 “丁壬” 合化木“戊癸” 合化火 此人生命中注定有土、金、水多,木、火少。
《滴天髓》中曰:“原局无水火,逢空则发;原局有水火,逢冲实而发。”“凡年月日时,干上透出两字者,名为魁罡。”又云:“日主旺,月令透印,时有食神,贵不可言。”“若逢枭神破印,身弱为娼。”“甲木见寅,丙火生巳,为伤官伤尽,聪明过人。”
此造属土多金满,身旺寿长。喜用木疏土,水浇田,忌土成山,金满盆。
在现实生活中,大运流年走木运或水运都吉利,走土金运不吉。如1995年为乙亥年,天干地支皆木,年柱甲子海上贵人,此年是此人生命中最吉祥的一年,大吉大利。06年丙戌,10年庚子,19年癸酉,都是喜用神到位,应吉理当应验。唯独11年辛亥、12年壬子,辛金生水,亥中甲木被克,此两年有些不顺。
从性格上讲,此造身旺比劫多食伤少,个性强而又脾气大,爱恨分明,做事有主见。为人忠厚老实,有时却倔脾气上来十头牛也拉不回。
五行缺水
董成思名字评分94分五行缺水,名字的字义作用良好,整体结构大方,笔画组合协调顺畅,声调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是一个好名字。名字有“成”字,必可事业有成。
董姓起名
一、董姓的起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春秋时,晋武侯灭赤狄潞氏,取潞氏一部分封其弟司徒董父,食采于桐,称桐伯。桐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夏县一带,地以人得名为董乡,桐伯被称为董侯。后东迁于上党,又迁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又东徙山东菏泽。春秋末年,董父的后裔董安于为晋国上卿,食采于上党的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董乡,他的子孙因以封邑为姓,故董姓源于姬姓,姬姓之董氏出自晋武侯弟董父食采于董乡。周幽王时有周太师尹氏,字子维,亦作子伟、子望,他与太子宜臼交好,西戎犬戎攻周时,尹氏尽忠王室,尹氏避骊山之难,奔晋,晋献公礼待以国氏(晋献公之女嫁于周王室,被晋献公主为己氏)。其后裔子孙因以国(尹)为氏,称为尹国氏,后简改为董氏。
2、出自子姓,为董伯的后代所传。商纣王时,宋国国君微子启的庶子被封于董国(今山东省青州市),因以封国为氏。
3、出自妫姓,为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高在晋国之裔孙董伯的后代所传。《通志》中介绍到董姓的源流时说:陈国公子高“仕晋为大夫,食采于董,子孙以董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北魏时六镇诸姓有改赐董姓的。
5、其它少数民族如元代乃颜氏中有改姓董氏的,回族中有董氏。
董姓的主要特征
(一)董姓历史上第一次大迁徙约在西晋末年。董卓在汉献帝时擅权,逼献帝西迁长安。不久董卓为王允等所杀,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等攻入长安,驱迫当地百姓西逃,董姓人众向西北四散避难。董氏中有一支在晋永嘉年间(307—313),由秦州迁北地富平( 今属陕西省),到唐初,由河西流寓于陕南的西和州,宋初又迁至河南开封(见《通志?董遵诲传》)。
(二)北宋时,董氏一部分在河北广宗(一作南和),宋末由陈州迁至河南汝州,再南迁湖北应城,明嘉靖年董氏再由应城播迁至当阳、枝江等地,明末又一支由应城再迁到湖南长沙、衡阳地区,逐渐繁衍成为一支董姓大族。
(三)明代初年,部分董姓子孙以军籍戍守云南河阳州军务司,以功累官赏土指挥使之职,世守是土,子孙繁衍,成为当地大姓。
(四)董姓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也很兴盛,明朝初年已有董姓人众分衍山东莒县、文登、高青等地;清朝初年有河南、山西的董氏人众迁居山东平原、聊城、惠民、无棣、商河、淄博等地,使山东成为董姓的主要聚居区之一。
(五)董姓人众有一支在清初从河南光山迁徙湖北钟祥,1858年再由钟祥迁往四川南部县(清雍正年间改南川县名),董氏子孙又在四川的重庆、武隆,湖北的宜昌,贵州的务川、沿河、印江、德江等地分别发展成为当地望族。
(六)董姓海外迁徙较晚,十九世纪末,才有山东、河北一带的董姓先民迁到海外,侨居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现印尼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