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五行属于什么意思?

萧荟文萧荟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在传统古典文献中,对五行的描述是: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征;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征;

土具有长养万物的特征; 金具有清肃、收敛的特性;

水具有滋润向下流动的特征。 所以五行其实可以理解为五种运动的状态。而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实际上也是基于这种状态之间的关系。

比如木生火,是因为燃烧需要足够的温度和氧气,充足的氧气和温度的提供都离不开木的支撑作用;

同理,水生木,是因为水温暖土壤,使植物得以生长。这里水的滋养实际上是提供给土壤的温度,而木的茂盛则是提供氧气给燃烧着的火焰。 再比如金克木,是因为木需要水来滋润,而金在水旺的位置,直接断绝了木水源;

同样,木克土,是说树木生长需要吸收土地中的营养成分,而木的茂盛则能够充分地汲取水土中的养分。 以上都是对五行最原始的解释了,也最容易让人理解。但这个问题问的是“牧五行”的意思,所以还需要补充一句,所谓“牧五行”,是在东汉末年魏伯阳著作《周易参同契》里提出的一个概念。

原文是这样的: “在天为德,在地为土,在人为血肉之体,其象亦乾坤之道也。德者土之气,土者德之本。故曰:‘天在上为德,地在下为土’,言其形上下相得其中。人能法此阴阳之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生命不衰,长生之道毕矣!”(《周易参同契》卷上·序)

这里的“牧五行”实际上指的是人,说的是养生之道。认为人们应该像天地一样,顺应自然的规律,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健康长生。而这个“牧五行”的概念,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里有进一步解释。

原文如下: “午者,仵也,物极相反。谓阳气之极,阴气始盛,欲并阳明,二气相忤而成湿。辰者,震也,万物震动。阴阳交争,动则相扶于中,止于静乎。未者,畏也,阴气盛极,遇此少阳,畏而不敢陵凌,小则渐消,大则溢涌。”(《论衡》·言毒篇)

这里把人的身体比作为天地之间的物质,而人体的气血阴阳则类似自然界的阴阳。在《论衡》里,人体的小环境被描述成充满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正如自然界充满了阴阳对立的矛盾一样,人体的经络也同样是一阴一阳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样的理论框架被后世用于指导人们的养生方式,在中医里面被称为“天人相应”的理论。也就是说,人类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作息,才能保持健康的状态。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产生疾病。

长孙凌昕长孙凌昕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5种基本物质的认识,五行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理论根源。五行学说的基本核心思想是宇宙五大元素相生相克,并以此解释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的规律及道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的属性是: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西方、东方、北方、南方、中央;白色、青色、黑色、红色、黄色等。

牧五行缺啥?

牧五行是什么?在五行学说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学说中,金具有清洁、肃杀、收敛、下降等性质和功能;木具有干燥、洁净、肃杀、收敛、生长、条达、升发、伸展等性质和功能;水具有温热、升腾、照明、向上、明亮等性质和功能 ;火具有温热、升腾、照明、向上等性质和功能 ; 土具有动、湿、寒凉、向下等性质和功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