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看天干还是地支?

平森平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天干地支不是五行,是十干十二支。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其中“五”为阳,表示数量上限;“行”为道路,有流通、运行之意,因此五行的“行”与四时的“时”字相通。 既然五行的“行”有运行之意,那么就存在运动方向的问题,于是古人通过阴阳和方位来定义五种运动的趋向。 阳主动,阴主静。所以运动方向被定义为“阳进阴退”或者“阳往阴来”。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每行都有一个对应的阴阳属性——阴阳之中又分阴阳,这样就构成了八个阴阳属性相异的卦象。 八卦再结合八节气的阴阳属性就可以确定每一行的运动方向了。 冬至一阳生,小寒二阳生……春分三阳开泰,谷雨四阳盛……芒种五月阳气尽,小暑六月阴气微……处暑七月中性,白露八月秋分渐显阴……寒露霜降九月阳微阴显……立冬小雪十二月水冷木凋。

从冬至一阳生的“子月”开始到立春的三阳开泰“寅月”——这个过程就是循环无穷、周而复始的时间变化过程,也就是“流年”(如今年2016年干支合化为丙申,正是丙火司令而申金生杀的年份)。 而每个流年的开端都有相应的节气和农历月份作为标记,这就是“节点”或者“交点”。

在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每个月的农历十五,还有每个月的中间节气,都可能出现五行方向的转折,这些时间点就构成了“交运点”。 看一个人的八字需要看其出生的地点和时间,主要就是要确定其出生的“节”点和“气”点,这两个点确定了,五行所属和强弱便有了着落。

荀姿沛荀姿沛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金、木、火、水、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古代思想家把五行归纳为五种自然物质,借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五行之说起于殷周,完成于战国,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化学、中医药、冶金、色彩学、冶炼乃至术数,都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搭配,共60个组合,为一个甲子。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相传自黄帝时开始,至今年已5000多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发现周期规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对周期性事物最经典的智慧概括。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关系是: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子、丑属土,寅、卯属木,辰、巳属土,午、未属火,申、酉属金,戌、亥属土。

在五行中,将“天”、“地”、“人”称为“三才”,“干”代表“天”,“支”代表“地”,“人”则是将天干、地支相配合。故称为:“天干之精,同地支之灵,而人赋其中”。把人与乾、坤(天、地)并列其说,认为人可“与天地参”。

天干地支与人体器官的关系:甲为大肠、乙为胃、丙为小肠、丁为心、戊为脾、己为胃、庚为大肠、辛为肺、壬为膀胱、癸为肾。

子为胆、丑为脾、寅为肝、卯为胆、辰为脾、巳为心、午为小肠、未为脾、申为肾、酉为大肠、戌为肺、亥为膀胱。

中国以年干支纪年的历史悠久,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干支纪年。甲子即为中国干支纪年第一年开始,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永无止息。

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地支的组合,实质上是阴阳五行的组合,是“干”与“支”的阴阳组合,阴阳调和、五行生克协调,才能相安无相,而相生相乘相克,则易致相战。这就是干支纪年法的智慧所在。

将十二地支与二十四节气相配,是古人发现十二地支存在“一年”为周期的客观规律,在干支纪年法形成以后,十二地支也相应有了“天支”和“地支”之分,“地支”配十二生肖,“天支”配二十四节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