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五行属什么意思?
五行,简单讲就是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
这五种物质形态具有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人体而言,则具有滋养、盛载的作用,犹如大地承载万物一样。 因此中医用五行来概括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生理功能;
金:是指肺脏功能和气息运动状态(气的升腾);
木:是指肝脏功能和气息的疏泄功能(气的通达);
水:是指肾脏功能和尿液的形成与代谢水平(气的化生);
火:指心脏功能和血液运行的温度(气化的温度);
土:指脾胃之气和运化水谷的营养状况(气化产生的营养)。 这五类物质在人体中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人体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当外界气候变化时,机体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体内生态的平衡。如天气热时,人体皮肤腠理开放,气血向外发散,以疏散体内的热气;天冷时,毛孔闭合,气血不再轻易妄行。这就是金克木,木生火的道理!
中医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代表了五种变化着的力量,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这五种力量的作用和表现。因此,只要了解了事物的“五行属性”,就能了解该事物。那么,如何确定具体事物的五行属性呢?中医总结了大量的归类经验和规律,在对事物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规定了以“五材”、“五方”、“五色”、“五化”、“五气”、“五味”等为主要的分类依据,由此归纳、演绎了宇宙间全部事物的五行属性。比如以五色定五行属性,凡青色、酸味的属木;红色、苦味的属火;黄色、甘味的属土;白色、辛味的属金,黑色、咸味的属水。
中医学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和自然界的事物归类于五行,并以此为基础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阐明疾病的传变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以五脏分阴阳,心与脾为里,二者关系密切,脾属土、心属火,火能生土,如果心有病可以传给脾,即所谓“子病犯母”。再如以五色定五行属性和脏腑的关系,黑色、咸味属水,肾属水,因此,中医诊断中如果患者面部出现黑色,或者患者患有与黑色有关的疾病,如黑痣,那么可以推断,此人的肾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即所谓“有诸内,必形于诸外”。而且,治疗这类疾病还可以采用“以脏补脏”的方法,用一些黑色食品或药膳来治疗,如黑木耳、黑芝麻、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