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会救济亲戚吗?
你们忘了刘星他爹了,对,就是他,找星星那个刘星他爹。 他有个亲妹妹,生活不能自理,就那么一个亲人了,结果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儿子(刘星)和女友亲昵。
当时气的不行,让刘星选择家里还是女友,结果刘星选择了女友。 然后他这个做哥哥的,为了让妹妹死心,也为了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把妹妹送进了精神病院!!!!!!!!!!
因为从小的生活困境,他性格里有怯懦、自卑、极端的缺陷,所以才会做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来。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亲手把自己的亲妹妹送到了精神病院”,“是我害了妹妹”。 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后来刘星他妈看到女儿(夏东海)跟别的女人在一起,想不开也想进精神病院,结果差点被刘星他爸打死…… 你说说,这是人干的事儿么…… 这还是那个在电视剧里风度翩翩、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刘星他爹么……
人们常常会问类似这样一个问题:假定你的一个亲戚请求你帮助他,你是否愿意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就会回答——“当然”,几乎所有人都会这样说。但是,如果仔细地考察人们的实际行为,那我们就会发现:人们对帮助亲戚这一问题,他们的态度是矛盾的。从各种角度考察人们的帮助行为,这一点都会体现出来。如果对人们帮助他们邻居的次数与其救济亲戚的次数相提并论的话,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帮助他们不认识的邻居,而不是帮助他们的亲戚。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说一套却做另一套呢?关于人们的双重标准有几种解释。
一种解释就是,人们不愿意为他们所喜爱的和所熟悉的人提供帮助,因为一旦这种帮助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这就会使人感到很尴尬。因此,人们宁愿为一个相对陌生的人出力,而不是为他们所认识的人。这个解释只说明了人们不愿意为他们的父母和子女以及自己的弟兄姐妹效力,而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帮他们的表姐表兄或堂表姐妹。因此,一定存在某些比上面的解释更深一层的东西。
也许我们应当从经济观点来考察人们的帮助行为。从经济观点考察人们的帮助行为来看,人们在帮助他们自己家人的时候所冒的风险要比帮助一个不相识的人所冒的风险来得更大。让我们还是举个例子说明。假定你是个医生,一个你不相识的人请求你去看他家的狗。如果狗在你治疗了以后死了,他们至多就是不再请你看病,而且不会再来拜访你。但是,假定你的表姐请求你帮她家的狗看病,如果这次治疗出现了什么差错,你与这个表姐的关系就有可能就此结束。从经济观点看,冒的这个风险太大。因此,你的最好策略是拒绝你亲戚的请求。虽然这可能会让她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这种不舒服要比你帮助狗而失败以后更加严重的后果要好办一些。
虽然上述解释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还有更进一步的因素。我们常常感到,帮助亲戚是理所当然的,而对陌生人提供帮忙却应该感到庆幸。这种矛盾的感觉会使我们不愿意为亲戚服务。我们不愿意看到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戚感激我们。而且,我们喜欢把帮助别人这一类事看作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而不应该涉及到血缘关系亲密的成员。我们也许会喜欢在工作上或者在其他方面比我们的兄弟姐妹强。如果我们在那些方面不如他们,我们可能就会通过在提供帮助的领域比他们强来弥补。这种想法就使我们愿意去帮助陌生人,而不是帮助自己的亲戚。尽管我们喜欢把这种想法深埋在心,而只对别人说“当然我是愿意帮助亲戚的”,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情愿这样做。
从某些方面看,人们对待亲戚的态度正如他们在对待金钱方面一样。假定有一个同事请你在他们生日的时候借给他们100美元,并承诺在一个月后归还。如果你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你可能会发现很难向你的同事借钱,而对一个不相识的人提供帮助却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借钱和提供帮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不同的领域,就像前面所讨论到的,我们喜欢把他们看作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另外,当我们不得不做我们极不愿意做的、很尴尬的事时,我们也会以这种方式来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愿把钱借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也不愿把钱借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因为这样,我们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在感情上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