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演员何玉琳?
1983年《射雕英雄传》,何玉玲饰演包惜弱 何玉莹,可能年龄大一点的观众对她有印象,当年也是大红大紫过的小花旦。
她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应该是83版《射雕英雄传》,她在里面出演女一号包惜弱,这个角色后来由周迅演活了,但最初这个角色的塑造者正是何玉莹。
当时才二十出头的何玉莹长相清纯可人,她饰演的包惜弱楚楚可怜、我心如水,一袭白衣的扮相也美若仙子,与黄日华版的郭靖形成一道亮丽的荧幕风景。
只可惜这样一个清丽绝俗的女子最后落了个凄惨下场,被仇人杀死后在火海里化为一朵灰烬,这一场景也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除了包惜弱之外,她还在《射雕》中扮演了耶律燕以及李萍。 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知名女演员,何玉莹的演艺生涯并不是很长,她最著名的几部影视作品都是古装戏,因此她也被称为“古装美人”。
除了《射雕》外,她还曾经和张国荣合作过《霸王别姬》,在剧里她扮演的是童年时期的菊仙;她还在武侠电影《刀马旦》里扮演了女主角袁秀卿。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优秀女演员却在事业巅峰期选择引退,后来的她辗转去了美国留学深造,并定居香港。
如今再提起何玉莹这个名字,相信许多年轻人都会感到陌生吧,但是说到九十年代那些红极一时的影视剧,你便会想起那个在剧中穿着一袭白衣的她……
何玉琳,1922年出生于北京,原名赵玉琳,原籍山东蓬莱县,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她的父亲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又去法国里昂留学,获工科工程师学位,回到北京后,曾在教育部任职,娶了妻子后,即辞去公职,从事工程技术的顾问工作。母亲是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包办婚姻的孩子,生有三子,三个女儿。
父亲没有封建观念,家里子女都上小学、中学,玉琳上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玉琳高小毕业后便失了学。那时她只有15岁,对唱歌非常感兴趣。当时北平有许多音乐茶馆,有名的有芳华社、双阁……这些场所经常有大学、中学的音乐系的同学去演唱曲目。有京剧、昆曲、西洋歌曲,北京曲艺。玉琳经常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去音乐茶馆听唱,因此她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歌曲艺术。茶馆有琴师伴奏,也有茶客提调。玉琳在茶馆里学会了很多的歌曲,并受到专业声乐的训练。
有一次,玉琳参加了一个电影故事片的外景演员,与她一起的有白凤鸣,王金璐等。拍摄的是一个爱国军医在北平行医的故事,玉琳被导演定为女护士,白凤鸣是军医,王金璐是军医的学生。在医院的大厅里有一台电唱机,玉琳的任务就是在电唱机旁边看护病人,边听唱片,并不时地和病人交谈几句。有一天,玉琳从电唱机里,听到一本唱片,这磁带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她,这是刘宝全演唱的《张千替嫁》。她当时特别感动,一曲唱完,又放了一遍。从这次听到刘宝全的唱片后,她再也无法忘掉那种激动心情。她曾多次到音乐茶馆打听老刘的情况,她知道刘玉珍是刘宝全的徒弟。当时,刘玉珍正在北京东城天乐园的华乐天游艺场演唱。她和同学一起专程去听玉珍的演唱,玉珍唱的《赵云探关》和《霸王别姬》也使她非常兴奋。
有一天,玉琳在北城一家北平有名的狗肉馆同父亲谈话时,父亲问起玉琳失学后都在干些什么,玉琳给父亲谈了最近一段时间去音乐茶馆和去外景中拍电影的经历,特别着重谈了对刘玉珍说的京韵大鼓的欣赏,也谈了如果有机会非常想学唱京韵的想法。玉琳的父亲是个通情达理而又开明的人,她对玉琳说:“你想干啥就干啥,别怕困难,只要有这个心,就应该努力地去干,如果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的地方,你尽管说。”玉琳听后非常兴奋,并表示将来一定要唱出个样子来。
玉琳从家里出来后,直奔玉珍家里去拜访。她敲开了玉珍家的门,接待她的是玉珍的叔父,在玉珍叔父说明来意后,把玉琳让进了屋。玉琳说明了来意,玉珍叔父当即表示欢迎玉琳来学唱京韵大鼓,玉琳非常高兴,立刻表示要立刻给玉珍叔父磕头。此时玉珍从里屋出来,制止了玉琳的行为,对玉琳说:“唱曲艺的不能磕头拜师。”玉琳从刘家出来后,她立刻把学唱京韵大鼓的事情告诉她的父亲。父亲非常高兴,决定帮助玉琳尽快去学说唱,并当即去购置玉琳登台说唱时的戏装以及为玉琳请琴师等事。在父亲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断刻苦努力下,玉琳的艺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玉珍除了教玉琳说唱京韵大鼓外,还教玉琳唱京剧。
何玉琳1938年从师刘玉珍,1941年在北平同乐园等剧场登台演出;1947年在天津南市新华剧院演出;1950年参加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1958年调入北京曲艺团;1979年在中央戏曲学院说唱音乐创作研究班任教,她创作的京韵大鼓曲目有《三请樊梨花》(上、中、下)、《杨八姐游春》、《黛玉葬花》、《黛玉焚稿》等,《三请樊梨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