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名演员?
你要明确你为什么要当演员。 因为喜欢电影电视剧这类视听语言的艺术形式而选择当演员,还是因为你身边朋友都有了规划而你却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随意的选择了这个职业。因为选择随意所以没有热情,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没有方向,这种状态下的你说要“做好”确实挺难的吧。
如果你已经明确了你要当演员,那你接着需要考虑的是,你想当个什么角色类型的演员。偶像演员?戏剧演员?特型演员?你更适合哪个类型更多一些呢。 或许你会发现其实你的性格更适合某个具体角色的要求,比如《我不是药神》里有个角色要求“身高170-175之间”而刚好你是这个区间里,又比如《无名之辈》中有一个角色是“身高180+”而你是182,这不就是为你设计的吗。很多情况下人物设定的条件里会有这样的描述 “形象气质符合要求的优先考虑”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形象气质好的优先考虑,而是说形象气质上面和你设定的人物尽量接近的优先。当你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哪类角色后,你在挑选剧本和导演的时候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这样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演起来也会更轻松一些。
当然你可能会问,我到底该不该为了角色刻意去改变自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你是否能改变,二是是否值得你去改变。 如果一个角色设定为“身高170-175”而你是168那么即便你再喜欢这个角色也请你放弃,因为这个角色不是为你而设的。但是如果有位导演的某部作品里有个角色虽然设定为“身高170-180”可现实中他却只找到了168的你,而你恰巧也很喜欢这个导演的作品,那是不是可以特别考虑一下呢。毕竟能够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且角色也适合自己确实很难得,能遇到一个既适合角色又自己非常喜欢的导演更是不易。如果真有这么巧合的好机会,我相信你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最后,希望你能早日找到适合你扮演的角色,好好表现,让我们看到更加精彩富有层次的你!
有人说过,演员就是拿生命来当职业的,这话没有半点夸张的成分。演员是一个用生命来表演的职业。要当一名演员,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全方位地去训练自己,丰富自己,为将来的表演储备大量的能量。你不但要从现在开始就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而且要培养一种艺术家的气质和风度。当然,这要建立在一个基本条件合格的基础上,因为毕竟当演员是很辛苦的。这个演员,首先得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的最基本构成元素就是:脑袋和身体。从这两个方面来讲,你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
首先,你的脑袋的准备。脑袋又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包括语言和数学为中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右脑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想象力和记忆力。而演员需要的是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正是建立在大脑的左右脑协调工作和极强的注意力的基础上。很多表演大师都曾经指出过,人类天生都拥有创造力,可为什么有的人长大后却变得非常没有创意了呢?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左脑过分发达,把右脑给压抑了。比如,一个中国人,如果说他的左脑完全按照中国的教育体制训练的话,是几乎不可能有超强的创造力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过分地重视对左脑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的华人,在海外生的孩子那么聪明的重要原因。在海外生活,无论在哪里,左脑的开发,都次于右脑。比如,一个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他的左脑,主要要训练的是“逻辑思维的语言”英语和“简单的实用的”数学,而他却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挥右脑的想象力。一个中国的孩子,他的左脑却被成堆的英语单词以及大学,考研之类的目标压抑的死死的。所以说,如果你想当演员的话,第一,就是要多注意培养你的右脑。方法就是:多想象!从现在开始,你就得训练自己多想象,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纯粹的从数学和语言的观点去看,或者说,你可以纯粹用数学和语言的观点去看。你想象的越多,右脑就越发达,你的创造力就会越强,想象力有多么丰富,你就有多富有。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吧,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富翁和一般的富翁有什么不一样?一般富翁,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对吧!可比尔盖茨不是,你们看他的表情,是一种“我就是首富,我就没有怕过什么”的表情。这源于什么?不是什么,就是创造力!比尔盖茨的创造力是那么的丰富!从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开发自己的右脑,开始用一种创造性来观察世界。所以,要想当演员,你得从现在起,就多创造,多想象,不要让左脑完全压死你的右脑。
第二,左脑也很重要。左脑很重要,可它的训练方式不是死扣住课本,而应该用另外一种更有效更科学的方式来处理。比如,数学。数学不是练出来的,一个初中生完全可以学习大数学者的思考方式来思考数学,可千万不要把数学当一个“工匠”,而是一个“思想家”。对待语言的方法也一样,“工匠”们总是喜欢用大量的重复来记忆语言,来训练语言的“肌肉”,而不要“思想”去运用语言。对于一个有抱负的演员来说,语言不是练出来的,而是使用出来的。多读读你周围的空气,看看太阳,想想蓝天。多用语言来表达一切,而不是为了说而说。把语言当成工具,当成“空气”,当成一种“呼吸”的存在,让大脑的左脑和语言中心的“思想”大脑互相影响。语言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当思想和语言互相磨合的时候,语言就会像流水一样,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