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格言有故事?

寿容基寿容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 《四时读书乐》元代:翁森

翁森,宋朝太学生的儿子,他从小生活在临海,长大以后以“太学诸生”自居。在南宋灭亡后,翁森流连于山水之间,写诗以打发时光,但他的名声并没有传播多远。

翁森写出了他生平唯一传世的诗歌:《四时读书乐》。翁森写这首诗,是因为他发现身边的很多人不愿意让子弟读书。翁森觉得可惜,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诗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乐。翁森认为一年四季都有读书的乐趣,人应当在读书中寻找人生之乐。在翁森生活的年代,这本书很快就流行了起来。后来的20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了它的启迪。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寒菊》元代:郑思肖

南宋灭亡之后,郑思肖一直隐居在苏州,他终身没有再踏入朝堂一步。郑思肖在自己的诗集起名为《心史》,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亡国之恨的心痛。郑思肖的隐居生活非常艰辛,他的家徒四壁,他连床都未曾有一张,他每天都坐在地上。在郑思肖的面前有一幅赵孟頫赠送的画,郑思肖常常和画面对面相对。郑思肖拒绝接受赵孟頫馈赠的作品,他将画轴挂在墙上,郑思肖时常弹琴。他一边欣赏着自己的琴音,一边欣赏着墙上的佳作,他把所有的欢乐都寄托在这一寸之地。

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战国策·楚策》作者:刘向

他的祖父刘歆便是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在刘歆的指点之下,刘向开始走上了学术这条路。刘向通过研读经史典籍,并且编撰了《说苑》、《新序》等著作。他整理的许多古书,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典籍。

刘向在编写《战国策》时,用了很大的心血,这本书是记载西周、东周及秦、齐、楚等诸侯国的历史。它记叙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略,以及他们的言论故事。《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和他们的雄辩之才。它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战国策》后来成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的重要来源。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清代:谭嗣同

谭嗣同是清朝末年的著名维新派,他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被捕入狱。他虽然知道这次自己可能会死于牢狱之中,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谭嗣同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他把自己的鲜血留给后来人,谭嗣同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颗铺路石。谭嗣同的勇气让当时的很多人所感动,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英雄。谭嗣同的这首诗成为了清朝末年爱国诗人心中的口号,成为了所有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豪情壮举。谭嗣同是一位伟大的民主斗士,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和光绪皇帝一起发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谭嗣同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却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以身殉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谭嗣同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了中国的富强而奋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