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什么结局?
清顺治二年(1645年),陈、李、吴三人议和以后,便分兵攻取苏州。清兵攻入苏州之役十分惨烈,董氏与冒襄的家人在兵连祸接中失散,董氏为了保全贞洁,落入清兵之手后毅然投河自尽,但被清兵搭救。后辗转至绍兴,冒襄派仆找寻,终于在绍兴保住了她的身子,将其接回,那时大概是顺治七年或八年。董小宛终于回到了冒襄身边,两人开始了短暂的蜜月一般的夫妻生活。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董氏染病滞留吴江,冒襄往返于两地之间照顾董氏,可董氏病情日益加重,在冒襄赴京后病势愈加沉笃,家人屡次捎信催促冒襄速返,冒襄不得不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匆匆南返,四月回到如皋,董氏于冒襄到家第三天,即四月初八寅时故去,终年35岁。“时予远侍禁庭,不能视天壤之诀,伤心痛恨,莫可言陈。”冒襄怀着难以平抑的心情,哭祭董氏,并撰有《影梅庵忆语》表达他深切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董小宛病故,年仅35岁。冒襄将她隆重安葬在如皋水绘园百花洲上,亲自手书墓碣,作《题宛姬手卷及杂记》。为了纪念这位清雅脱俗的爱妾冒襄后来特在水绘园内筑“梅花手庄”一座并写了《影梅庵忆语》来追忆这段刻骨铭心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