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贫民窟为什么存在?
贫民窟的形成,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美国是市场经济社会,政府不可能干涉市场的运行,更不要说政府配置资源。大城市的中心区域,靠近就业密集区,公共交通发达,自然地价要高于郊区。低收入者、外来务工人员、失业人口、少数民族、其他低收入和低技能人口进入城市,不可能在中心区域租住有宽敞住房,只能选择租金低廉的简陋住宅。居住密度因此不断攀升,终于形成贫民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贫民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市场均衡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贫民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低收入、低技能人群集中分异的过程。
第二,贫民窟的存在可以为城市低薪职业提供住处,有利于提高这些职业的劳动供给弹性。在发达国家,一些职业的工资普遍较低,例如餐馆的服务生、保洁人员和建筑工人等。为了节约在收入中所占份额较高的房租。他们大都会居住在贫民窟,这就提高了低薪职业的劳动供给弹性。如果要根除贫民窟或者在贫民窟地区进行“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必然会使这些低薪职业的劳动者租住更贵、更远的房子,会使低薪职业的劳动供给弹性下降。
第三,贫民窟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外来移民和失业者集中居住,有利于保持这些人的初始社会资本和关系社会资本。特别是对外来移民居住在贫民窟,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城市生活环境。
第四,城市政府如果根除贫民窟和进行“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就必然要花费高昂的财政支出并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美国的政府官员不会干花钱多,收效少的“傻事”。
综上所述,贫民窟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是市场经济社会“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任何国家、政府和个人,都不要用“无厘头”的思维方式去评价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