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怕美国吗?
新中国成立初,我们同苏联商谈中苏两国新约问题时就有过这种情况,当时苏联提出一些条件,就曾使毛泽东感到为难和恼怒。如斯大林曾提出缔结中苏军事协定和两国共同防御协定问题,当时毛泽东就不同意,他认为搞军事协定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和中国的国情,搞共同防御,就使中国同美国为敌,而中国还不想这样做,因此,没有接受斯大林的意见。
当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禁运、包围已成事实,朝鲜问题又突然出现,中国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的时候,毛泽东对处理中美关系的方针进行了新的推敲,“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更加明确了。
毛泽东决定派周恩来、林彪、叶剑英、聂荣臻、陈毅赴苏联,并决定与苏联缔结军事同盟。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称:“为防止美帝对我国的侵略,不但需要在政治方面加强中苏团结,在经济方面利用苏联援助,而且需要在军事方面取得苏联援助,始能应付美帝的挑战,达到制止美帝扩张侵略,争取国际和平,安定本国革命与建设的目的。”这表明,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毛泽东感到必须与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借苏联的军事力量来应付来自美国的威胁。
中、苏、朝三国之间唇齿相依。10月25日,朝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双方展开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朝鲜半岛中部会战。与此同时,11月4日,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确定的方针,同苏联新任驻华大使尤金进行了谈判,就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周恩来于11月7日给毛泽东发了电报,请示如何处理斯大林要周恩来到莫斯科缔结同盟条约的问题,11月10日毛泽东复电周恩来:“与斯缔结军事互助的同盟条约并以此条件换取斯的援助,仍是极为必要的。”
直到1950年12月中旬,在周恩来、林彪同苏联方面进行了多轮谈判后才签订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这两个协议虽然还不是毛泽东想要的军事同盟条约,但毕竟离军事同盟条约不远了。
1951年1月,由周恩来牵头继续与苏联商谈缔结同盟条约的事情。周恩来将谈判情况先后两次向毛泽东作了报告,对苏联在条约中提出的不合理和不平等条件,毛泽东表示“我方可作相当的让步,但不能接受全部条件”。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朝鲜战局出现了有利于中朝的变化。10月,周恩来、陈云等再次去苏联谈判条约问题时,毛泽东的指示是,如果斯大林不作任何让步,条约就先不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