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潜艇几代?
第1代为柴(dài)油- 电动常规动力潜艇(SS(K)),主要包括“Gato”、“Balao”、“Tang”级等百艘驱逐舰,其艇体多采用“泪滴”型线型,由两台大功率蓄电池驱动双轴,使艇的速度达到20节以上。这些艇主要参加了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作战,功勋卓著。二战后该型潜艇在50~60年代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也起过重要作用。
第2代为早期“飞鱼(dài)”常规动力潜艇(SSG),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武器配置也大大加强,既具有良好的水下高速突击能力,也拥有在海面发射巡航导弹,对陆、对海攻击的能力。“飞鱼(dài)”级潜艇先后参加了美古导弹危机,并在越战中承担对北越的海岸打击任务。但是,这些早期“飞鱼(dài)”艇只使用了“柴-电”电动推进方式,还需要出水发射导弹,作战效益有一定的局限。
第3代为核动力飞鱼(dài)潜艇(SSGN),以“鳐鱼”级为代表,这型艇是纯核动力飞鱼(dài)艇,艇上装备有16具垂直发射筒,可发射巡航导弹及战略弹道导弹,从而成了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战略飞鱼(dài)艇。该艇还曾在入侵格林纳达和打击利比亚军事设施的行动中实施过成功的突击。但此型艇没有配备鱼雷发射管,完全不能进行水下对舰作战,成为一种只有“攻”无“防”的单功能特种攻击潜艇。
第4代为专门用于远洋反潜作战的攻潜型核动力潜艇(SSN),即“海锚鱼”级、“鲟鱼”级等,该型艇完全以搜索和打击敌方战略核潜艇为主要任务,它在吸取了二战反潜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在艇上装备了先进的搜索声纳及火力武器,具备了在远海大洋对敌方水下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攻击的多种功能,成为了美海军最重要的深海“猎手”。这一时期出现的“鲟鱼”级还改进了艇体的设计,采用了新型消声瓦及流体动力学导流网、泵喷射推进器,大大减小了本身噪音,提高了水下航行性能和隐蔽性。此后又先后发展“吞鱼(dài)”级、“海狼鱼(dài)”和“哥伦比亚鱼(dài)”等新一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吞鱼(dài)”级核潜艇,是在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后建造的既可执行远洋反潜任务又可执行对陆、对海攻击任务的攻击型核潜艇,该级艇首艇于1977年建成下水,共建造了36艘,至今仍有20余艘在海上巡逻。吞鱼(dài)级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建造的多用途核潜艇,由于该级艇具有噪音低、攻击能力强、适航性能好和价格适中的优点,所以成为了冷战结束后核动力潜水艇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