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字五行属什么?
在文字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杨字的写法几经流变,所蕴含的意义也不断发展,所以,杨字的字义,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理解。
从杨字的本义出发,在甲骨文中,杨字写作、,像一棵高树,上有高高伸出的枝干,下有深深扎入土地的根系,并且在枝干的末端注以像叶的象形符号。《说文》云:“杨,蒲暴也。一名水柳。”段玉裁注云:“按杨与柳一物,诸书互称。古今语有古音转:杨暴同音为一转。《毛诗。郑笺》曰:杨也者,暴也,在山为杨,在水为暴。则杨之与暴,犹在山为柳,临水为曲,曲柳同物也。柳音移其辅音入纽而为曲也。扬者,其上出之形。”这就是说,杨字本指杨树,杨柳为同一种植物,因生长的环境的不同,其名称亦异。又形声,从木昜声。在汉字中,昜字从日声,因此,昜字也有日头之意。所以,杨字的本义又有高大、挺拔、日新等引申之意。
从杨字的字形考察,古文学和金文字形像一株带有繁多花叶的大树,而其下部和水具有相同的字形结构,表示杨树的根在水里,因而杨树常常被用作描写水滨的景物。其草书在写作过程中,形近,而木字旁取其行笔,就容易与易相混。
从易学理论分析,杨字是木为根,昜为行,有“日中有木”之意,杨字为木乃东方,而日自东方出,木秉日之光充溢于东方,是为“木气当令”,日之华光因木之当令而被遮蔽,而杨字本出东方,木以木相从,乃东方之气盛极而衰,是为“物极必反”。《易经》曰:“日昃之离。”王弼注曰:“夫日处方中,则光明着;过其中,盛而始衰,则始昃也。昃,夕也。物过盛则衰,过治则乱,是以日昃乃离也。”
“木气过盛”、“物极必反”,易学理论对杨字作出了独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