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字五行属什么?

徐张屹徐张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代的甲骨文中,“仁”字写作(),上边是“人”,下边像植物的根在土里生长的样子,可见,“仁”字本义是“根”。由此发展出的引申义主要有:1.好的行为;2.表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如《国语·周语下》:“人之行, Moore,行善则获其利,行恶则获其灾”中“仁”就用的第一个意思;《左传·隐公六年》:“夫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用人也不度,其能久乎? 夫州吁,虐用其民,而求伐人,将得不卒。不卒,必伐。伐而克,必更。更而不令,州吁不镇,国不宁,必毙”中“仁”用的就是第二个意思。

在孔子的人义关系思想体系中,“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对“仁”的解释,大体有如下的几重含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仁者,其言也訒”(《颜渊》),可见,孔子所谓的“仁”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爱护的意思,与第一个引申义相应。其弟子樊迟曾问仁,子曰:“爱人。”(《颜渊》)这里包含的有对自己的亲人、师长及朋友的爱,也有普遍的人之爱。从人际关系上说,“仁”又体现出人伦关系中的伦理规范,所谓“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所以,《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里的“人”与“仁”通假,可以理解为“仁”这一行为是由“人”去施行的,而“亲亲”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伦理规范。另外,“仁”又是孔子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的最高的境界,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可见,与“礼”的有明确的外在规范不同,对于“仁”是可以自己作到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