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字五行属什么?
“歧”,音[qí],形声字,从止、綦(qi)省(jì)声。本义为分叉的道路;又指道路岔出而分开的山路。 《说文》:“歧,两股也。从止,綦省聲。”段玉裁注曰:“盖行山上必有歧路。”“其初皆一脛(胫)所履,至於歧前则分为二脛所履矣。故引申爲凡兩股之偁。此與從趾之跡、從足之跟同義。”徐锴亦曰:“止者足所止,有止则有歧路也。”可见,由行走与止足可以联想到歧路的含义。由此延伸出的相关词语还有“歧途”等。 古代又有歧伯和岐阳之谓。周朝太医雷公名岐伯,曾著《内经》十二卷,相传今存者为汉代黄帝与歧伯对话之辑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有黄帝使岐伯尝味百草以解药毒之事。因有岐黄之术之名,用以代称中医医术。《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
在现代汉语中,“歧”作形容词用时,多用来形容人的思想观点不端正,如“歧见”;用作名词时多与“途”连用,表示不同的方向、方法,比如“分歧”、“蹊径”等。 1. “歧”用在姓氏时读 [qí]。 在百家姓中排名457位,是较为少见的复姓之一。该姓后人大多分布于山东菏泽地区的东明县,曹县,单县一带,人口约一千余人左右,至今保留着“南单北曹东东明”之说——即“东明的居民大都是曹县的,曹县的居民大都是单县的,单县的居民大部分又是东明县的老祖宗了!” 历史上著名的歧侯秦叔宝就是这一带人氏,因其功绩卓著被李世民封为魔国公。他的后代子孙也以“歧”为姓,世代沿袭下来。据考证自唐代以后便有了歧氏家族。 2. “歧”也可用作地名,主要是在陕西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