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字五行属什么?
“蜀”字的五行属性,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因为在古文字中,“蜀”是象形符号与会意符号的复杂合体,所以后人很难从它的具体形体结构来推测其五行属性的本来含义。 但是,只要我们把这个汉字放到它原有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蜀”字所出现的语境中,通常都与动物有关的词汇相关联! 例如,《说文》中的解说: (1)蜀,虫也。从虫,上目像头额,下目象腹足,中象心。——段玉裁注引《淮南子·修务训》 (2)巂周亦曰蜀。——《广韵》
(3)今川东、陕、鄂之北皆曰蜀,以为犬名。一作嶲。——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是从象形的表意符号慢慢发展成形声的表音符号的,而形声字的字形构成往往取义侧偏于声旁。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蜀字的本意就是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和形状,只是由于这种动物的特点是眼睛特别多(也就是所谓“上下各三目”),所以才被古人赋予了“多视”(或者说善于察言观色)的喻义。 而“蜀”之所以会被古人赋予“虫”的含义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当时的人们还处在以“天人合一”为世界观主导的思想模式下,所以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相通相融互为影响的;于是乎,既然动物有“虫”性,那么人也就有了“人虫”的特性了嘛~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蜀”“虫”二字是可以互训的! 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是:
1.“蜀”之本意为“兽”而非“虫”——因其眼多如“明”故而有“察言观色”之意。此为造字之初的原意。
2.蜀因“好战”之天性被古人冠之以“虫”之名号。
3.后世人不明“蜀”之本源,又因蜀地物产丰富、民风强悍而被视为“凶顽之辈”遂被视作“虫”类。 ——此为后人附会之意。 五行的概念形成虽然早于文字系统,并且成为了解释万事万物生灭变化规律的理论依据,但是人们对于五行的认知是在逐步加深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对相同事物的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题主真的想给自己的小说里的角色确定五行属性的话,我认为不妨先参考一下我的观点然后自己再斟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