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五行学说?
在《黄帝内经》中,“五”的含义为“多”、“大”的意思;而“行”则是运行、运动的含义,所以“五行”在这里指的就是五种运动规律或五个运动过程。这五个运动规律和过程分别是: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以及生化、相成。 接下来就由我来解释一下这五条关系吧! 1.相生与相克之间的关系 在《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中有云:“故益其气则实,夺其气则虚,损其聚则败,竭其津则亡。”
这句话主要阐述了“生”与“克”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相生促进,相克制约。简单来说就是,木生火,火又能够温暖土,而土又能帮助木进行生长,这样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如果缺少了火的照耀,那么树木的生长就会变得缓慢甚至死亡(因为火是土的一种性质);同样的如果缺少水的滋润,那么土地也会变得干涸(因为水乃是木的性质),这便是相克的过程。而在《难经·二十二难》中也有提到“相生之义,父精母血,相合而成胎也。”说明了父精母血的结合才能够形成胎儿的生长发育。由此我们可得到结论:相生促进,相克制约。
2.相乘与相侮 所谓相乘就是指五行之中的一行对另一行压迫太过,造成另一行的失常,比如金克木,但若过度克制的话,就会产生木的反常,此时即为相乘;相反地,若金不克制木反而对木产生了滋养,这时便是相侮,也就是反克的含义。 例如在自然界当中,夏天天气炎热而且降水比较多,那么这个时候树木就会长得特别茂盛,土壤里面会蕴藏着很多水分,但是到了秋天时天气会变得寒冷干燥,这时候树木便会凋零,这就是正常情况下的相生的关系,但如果发生了地震灾害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中本来含有的一些物质外泄,那这些物质就会变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现象就是相侮或者叫作反克的含义。
3.生化与相成 “生化”指的是化生与生长发育之意;“相成”则为相辅相成之意,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资生的关系(即“生化”),同时也存在互相配合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完成各自的使命(即“相成”)。 举例来说吧,如果将五行看成是五种元素的话,它们就能够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说土中的水分蒸发上升后遇到空气中的其他成分而形成的云,然后在云层中汇聚形成雨,雨水落到地上之后被植物吸收并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然后通过河流最终汇入大海……这其中就包括土生金和金生水两个生化过程。
4.相侮与相乘的区别 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相侮其实也可以叫做反克,只不过它所强调的不是抑制,而是助长;而相乘强调的是压制过甚从而导致另一方出现异常的病理变化。另外,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可知:“相克者,胜而不复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两者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