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字五行属什么?
1、《中华大字典》载,“遮蔽物,多指物体”,解释为名词。 2、挡[dǎng],如“~路石”(用来阻挡敌人或作爆破用的石头);挡~(亦作“挡障”)∶障碍物。又如“门前放两块石~,是叫‘门坎’”——《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所以,挡的本义还是动词。 3、档,《中华大字典》载,“册簿之横格也……凡物之分列成档者皆曰档——按:俗文‘檔案’‘档案’均作‘档案’”。由此可知,所谓档,就是“分割开来的单张物品”。 而当挡字的下边结构换成竖折之后,就变成了两个意思。
一是挡字本义的延续,即“遮挡”的意思,这是由动词到名词的语法演变结果。因为有了这种遮挡作用,才形成了挡字的另一种含义——“被分切成栏条状的文件资料”。这个意思是跟古代档案的装具有关。 古人在把文书放在卷轴里保存时,为了便于查找,常将一卷文书分为几份,每份用不同颜色的丝带捆住或用不同的印章押记,然后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存放。这样,后人查阅时便可循着丝带和印记找到它了。如果这份文书较长,就需要把它分成若干个部分来捆绑和压记,以便于存放和查找使用。于是古人就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割开来并做成有格子的木架进行排列摆放,这便是档字的来源。
二是挡字的另一种用法,其意为“像屏风一样起隔断作用的器物”,引申之意可理解为“类似屏风的遮挡物”。比如现在有些饭店门口的大屏风上会用红色油漆写上“吃饭请勿拍照”或者“请勿喧哗”等警示性用语,我们便可以说这些屏风是“挡屏”。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把这类东西统称为“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