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的五行属什么?

阮如雪阮如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周易》中,山的形态是“艮”。 《说卦传》曰:“艮,止也。”又曰:“艮为山。” 所以古人将山峰称为“崇冈”或“艮岗”。 在《说文解字》里,对“阜”字的解释是:大堤也,从土甫声。 段玉裁注:以土填高曰堤,故《释丘》曰:‘大曰阜’;《九域赋》引《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者,皆谓此阜非谓丘也。 从字形上看,阜与峰很像,两者都有突出地之意,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古人在造出“阜”这个汉字之后,为了表示山峰,就在“阜”上加一横,形成了“峯”字——这是山峰最初的写法。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了“峰”、“鋒”等形近的字呢? 我分析,这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山的不同形态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在中国南方地区,山高且缓,常呈馒头状,当地人称之为“馒头石”。这种地形不利于林木生长,岩石裸露,极易风化,形成大片的石海。明代文学家谢肇淛在他的著作《五杂俎》中写道: “闽中之石,凡数种……一种作馒头状,其色青黑者,谓之馒头石。” 福建人的方言里有“風”和“鋒”二字相通的说法,于是他们就用“風”来表示这种形状像馒头的山峰——“峯”变成了“風”。

在北方多山地与丘陵的地区,由于降水较少,树木生长比较困难,山石常呈棱角分明之状(又称“崖壁型地貌”)。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山石,因常年被雨水冲刷,表层岩石往往很薄,但下层岩体的硬度很高,不易被风化侵蚀成块体。这些山石大多陡峭险峻,顶部平坦、光滑或呈弧度的居多,形似刀锋。因此,当地人也用“風”去指代此类山峰——“峯”变成了“鋒”。 “峯”是从“阜”加一横而来,它是最早的“山峰”本字;后来才分化出两个新的汉字——一个用于表达“山峰”的形状像馒头,一个是用于表达“山峰”的形状像刀锋。 这三个汉字在现代汉语中都通用。它们的含义虽然相同,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细微的区别:比如形容建筑物时,常用“峯”(如:孤峯耸立/佛光普照),而不用“鋒”。

尤泽芳尤泽芳优质答主

《说文》“峯,山巅也”。可见字义跟山峰有关。 《玉篇》“峯,形如人手指之形,因以为名”。即以手为名的字形本象形指事(文字学名词)。 “夆”“锋”从草字头表示草木顶端的意思(《康熙字典》引《唐韵》曰“木杪也”、《玉篇》云“木高皃”)。因此这个字是形声兼会意字。

“鋒”“缝”用“金”作形符表金属之物。而“峰”则直接用“山”作形符。 由此可见这些字的来源,它们都是先产生于汉字造字时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