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古代没有房子这个概念,现代汉语中的“房”是一个多义字。 其一,作为量词用,特指古代官署、衙门的大小房间。如《左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这里的乡校就是人们聚会议论政事的处所,相当于如今的学校。《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项王乃悉引兵围沛公于垓下……”这里的“垓下”指的是汉军被楚军包围的地方,也就是战场上的一个地名词,它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建筑。而《左传·隐公元年》所说的樊叔仲所居住的“樊”和《左传·庄公十年》所说的曹刿所居住的“曹”就都是具有特定方位的地名了。从以上诸例可以知道,古人所谓的“房”是特指具有特定空间界限的建筑,而且一般都是官署或者是贵族住宅。比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仆以口语见责耳,于身何罪?…”的句子。“口”“语”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们议论政事的场所(即乡校);而“身”“何罪”合在一起,则成了“我住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罪过呢”的意思。很明显,这里说的“身”其实就是居住的场所——“身”就是身居之所。由此可知,古时所说的“屋”或“室”一般是指比较普通的民宅,而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代称自身。《孟子·滕文公上》说:“许子必朝食。”……“如是则非一日之积也,以至于君朝毕而退,问许子业何居?”这里的“许子之业”就是指许行所从事的工作——他是在种田;同时,他的住处也是“许子之室”——他是在自己家里种田。再如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时所说的“宇内”与“六合”两个词,前者是天地四方,后者则是天与地、阴与阳、春与秋的四合之境,都不是泛指一般的天地世界,而是专指秦国统一以后,天下臣服之后的疆域范围。
其二,作动词用。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言:“今有良马而借人之厩,虽存何益?”其中的“厩”就是用来养马的棚圈或者马厩。又如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中也有此语:“若夫公子哥儿,终日驰骋于沙场野陂之间,观猎渔肆情,心足意饱之后归入居室,然后称觞举爵来尽情欢乐一番,这是他们所喜爱的。”这里的“居室”其实就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卧室”,因为主人只是回到自己的卧室内去饮酒作乐罢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代还有一类“居延”地名。据考证,这类名称大多是古代戍卒驻守的哨所之名,它们大多分布在长城边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