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五行属什么?

诸昌裕诸昌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释曰:“敬也”,“从古声” 段玉裁注曰:“凡有所敬皆谓恭;其所尊莫大於宗庙,故宗庙之祭必曰恭祀。以其所尊在斯,见其恭敬而於礼无不备,故又为尊敬之义。言尊敬者,亦兼敬事、敬辞而言。” “从攵,从共。共亦声。古文敬由攵省作敬,古文恭或作恭。”

“唐本云:今文敬从攴共声。” 而此处的殳(shū)正是从攵的甲骨文字形演变而来。 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说文解字》将“恭”解释为动词和形容词两种词性,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古有‘恭’字,后人分爲二”(《释诂一》)。

那么,“恭”作为一个会意字,为什么表示动词和形容词两个词性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要回到“弓”与“攵”这两个原始符号的形义关系上去了。 我们知道,“攵”是“反”的古字(参见《古文字类编·攵部》)(图178-2a)),其左边的偏旁像一个人面向下跌倒的样子。因此,金文中的“攵”字往往像一个背朝地、脸朝天的“人”字形符号,例如: 有学者认为,这个“人”形象的就是手拿武器的武士,而“攵”则相当于“伐”字的初文[4]。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把“攵”看成是一个指事符号的话,它却很难表示出“伐”的含义来——因为一个指事符号是无法直接表达抽象概念含义的。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许多“会意字”都不是这样形成的:这些“会意字”的每一个部件都分别具有单独的含义,但只有它们组合起来才能真正表达出这个新的抽象概念的含义。所以,我们把这样的“会意字”称之为“复合会意字”——它的构成方法比单纯的“象形字”“指事字”复杂得多,但它却是后代所有汉字的基本构字单位之一,也是汉字区别于其他表音文字的一个基本特点。

根据现有的古文字资料来看,最早的“攵”与“伐”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复合会意的形成过程:“攵”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武器出现在战甲上,象征着手持此类武器的人参与了战争,由此“攵”被借用来表示“伐”——这一意义一直延续至今。至于金文的“仆”字(图178-2b)[5],显然就是“僕”的初文了。

池熙池熙优质答主

五行生克关系,古人认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脏心肝脾胃肾; 水生金,因为水在中间而形成上下流动的气态液体形态,所以金生水; 金生水又形成了土——因为土可以容纳水和气,这是土生金的道理! 那么既然水生金,我们是否也可以得到结论——“水木”生“金”呢?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水火相生”不是“木火相生”——两者是有着截然不同的阴阳属性的: 在阴阳学说中,阳为“热”(温)、阴为“凉”(寒); 所以有“阳虚”和“阴虚”的说法,也有“阳气虚”和“阴气盛”的表述方式。 如果说水生木是上下的水流运动,那么火生土就是左右的关系,即火的热能传导到右边的土,使它温暖起来。

因此这种相生的联系就叫做“火生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