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相生是哪五行?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黄帝内经》中称五运或五气,“生,胜复临而存亡之主也”中的生并非后世所讲的相生含义 ,而是指太过与不及的运气交替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者,气之常也,生盛长衰收藏胜复亦及其常也”中提到的胜复也是指太过与不及的变化,并不是现代意义相生的含意。
“平气之中有胜复,非其至则有胜复矣”中提到的胜复是指六气中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的胜与復的过程和表现; “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者,天地动静之常也”中五运指的是太阴湿土、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及少阳相火,此处的运化是指六气的运转过程,而非代指后面的五行。 所以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并非后世的五行定义,且五行之间并无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因此五行学说并不能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及运动变化规律。
中医经典著作中并未出现后世所说的“五行”概念,如《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五运,但并没有提到五行;《伤寒论》中没有关于五脏的内容,更没有提及五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相继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营虚则不仁,卫强则不用……”这里的五行是五脏之意吗?再结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肺脾绝症,知其益用温药和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故曰泻之”等句来看,这里的五脏是单独的脏器还是组合成五脏的系统?又或是其他什么含义?如果将五行看作是五种基本物质,那么中医中的脏象理论又如何自洽呢?
《难经》中对五行的描述也与后世大相径庭,比如第六难中说:“假令得五,失一者何?答曰:一者肾也。肾两者,不是一也;其一者,谓精也,即胆也。胆者,肾之腑。此两字须臾不可离也。故知肾有两脏耳。问曰:何以然?’答曰‘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经气之所系也,故谓之髓之府也'。” 《难经》中所谓的五行并不是后世意义上的五行,而且这种体系显然比传统的五运六气更符合人体生理机制和运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