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行说还是五行说?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目前社会上流传的五行说是阴阳五行说,其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记载,而这一说法的诞生也跟中医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上古神医岐伯的传世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这样的叙述: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生,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里就提到了养生的原则要顺应“四时”、“阴阳”两个规律。
什么是“阴阳”呢?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这样阐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所以“阴阳”可以说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形态,有向上、向四周发散的,也有向下、往中心汇聚的;有温暖、明亮的,也有寒冷、晦暗的……千姿百态。 而“时”就是指的季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一季都有特殊的气候特征。
所以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调整生活起居应该是“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春、夏、长夏(土)、秋、冬五季。 因为“四季”有“五季”之分故而合称“五行”。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相生相克”理论。 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说”与“阴阳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阴阳是五行的基础,五行是阴阳的体现”。 这就像是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关系一样,有理数能表达无理数,无理数无法表达有理数。但所有有理数之和等于无穷(无限不循环),所有无理数之积也能约分得到有限数。这就像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阴阳是可以量化表达的(五行),而五行是无法量化表达(只能定性的描述)的阴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