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说法?
这个是我以前给另一个朋友写的,复制过来给你做个参考吧! 先说下我的看法是“行”不是我们常说的运行的意思(这里指五行),应该是行的意思。五行就是五者相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为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最早记载的也是五行最早的定义了(个人认为) 水曰润下是说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比如下雨,这雨滋润了土地向下流去;火曰炎上是火的特性是像太阳那样照耀大地,炎是指灼热;木曰曲直就是木头可以弯曲也可以伸直,比如说树干可以生长出枝叶伸向天空,砍下来可以做弓箭; 金曰从革就是金属的特性是容易改变形态,从就是改变,革也就是变化;土爰稼穑说的是土地能播种农作物。
再来看古代一些书中对五行的解释和运用 在《左传》中也有提到过五行,而且已经运用到外交方面去了。 "成公十一年【公元前580年】晋侯使贾人适齐来告丧, 鲁庄公谓季文子曰:"齐使至矣。" 季文子叹曰: "济师之费,既贻我良史之戒矣; 将焉用之? " 对曰:"欲谋其道也。 " 乃行。君子谓:"季孙若有智,不齐是以国及也。且《春秋》亦载之,以发事后之戒。何志乎伐齐?" 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80年】春,公会王人、郑伯,盟于稷,以成鄢陵之战也。 王人,大子同也。郑伯乞师,请救于晋。 大夫皆曰:"未可以辞而辟患。" 申叔时曰:"大王虽东,余唯洛食是虑。
" 冬,郑伯如晋听命。 " 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晋荀盈如齐纳币[婚礼之一程序,俗称定亲]。 子服景伯谓公孙敖曰:"如之何?将受拜? 君赐臣活,臣不受死。 " 孟懿子对曰:"不敢。 君有命,又曰活,敢不从命? " 退朝,见季康子,曰:"康子待吾子极矣,若将受拜,则吾子义不复辱; 不复辱,则弃君命矣。 且自今以来,鲁无所与齐事矣。 " 乃不受。 以上三条都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五行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开始运用它们了 而在战国时期的书里面关于五行的描述就更多了些。
《史记天官书》中有说到:"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五府,百官之执位也。 九野之中,三百六十五日月所舍,而立二十五辰,周十二辰,十二次诸舍。 二十八宿,而太极有天尊,天皇十三头,而外有九九八十一辰,备,此至于汉,则已为经学中所当言,其说已颇近于方术家言,故后世之论天象者多以释之。" 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学者们已经开始把五行应用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