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五行准吗?
谢邀 姓名字号,本为一体,都是指代个人的符号,在历史上,各个姓氏的来源和所代表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不过随着社会的进化、繁衍的复杂化,人们逐渐赋予姓氏更多的社会属性,从而让姓氏与人的亲缘关系变得越来越弱,最终变成一种文化符号而已。
我国古代姓氏的主要来源是母系血统,也就是说同一个姓氏的人,他们母亲的血统是一样的;而同一祖先的后人,他们的姓氏则会随男性祖先而改变。但到了今天,姓氏的母系血统属性早已不再,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文化符号了。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百家姓”中看出来。因为“百家姓”中的姓氏,几乎都是以父系血统为基础来排列的(宋朝皇族姓氏除赵氏外大多不在其中),而一些复姓更是直接以父系血缘群体为来源——比如公孙、东方、司马等姓。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姓氏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姓氏文化了。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姓名和命运的关系,并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关于姓名吉凶的定律。这些定律主要来源于古人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于神话传说和历史的分析。虽然其中不乏迷信色彩,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中的合理成分。
在古人的姓名定律中,以《名字经》和《春秋命书》最为著名。
《名字经》共一卷,作者不详,其书全名叫做《轩辕黄帝名字经》。据传此书记载的是上古神医扁鹊对于黄帝起名之事所做的解释。书中认为: “黄帝之孙少典氏生炎帝神农氏,神农氏之子陵,是为榆罔,榆罔之父曰江离,江离之名曰伯夷,伯夷之号曰太甲,太甲之名曰成汤,成汤之称曰大乙。此乃帝王之称也。” 由这一节文字可以看出,古书名中的“经”实际上表示的就是“规范”“标准”的意思。由此可见《名字经》的内容其实就是对起名字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操作的指导性书籍。
《春秋命书》虽然也被列入道家经典,但实际上这本书并不是谈论道教神仙方术的书。该书的作者是东汉的郭璞,原书二十卷,已经散佚,现在流传的都是后人编辑的辑本。 这本书首先认为人和天地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人类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自己的名字。在此基础上,郭璞提出了“五声”、“六字”、“七音”的理论。
用现代的语言来进行表述,他的这个“五声”指的是名字的读音要避免发音时的尖细声音(即今之一二声),“六字”指的是要避免使用单音字,“七音”则是要避免使用多音字。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给名字做减法,那确实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