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五行属什么?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国号“大蒙古”;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建国号为“大元”。 “元”这个称呼的开始,就在此时。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叫“元”呢? 史书上说是因为“始号‘大元’,以五色旗帜为号,五色云见于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夏,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在一次出兵之前,天上有五色云呈现,于是成吉思汗认为自己获得了神的启示和保佑,开始称“大元”,并把这种作为自己的标志。
其实,在“元”以前,蒙古的统治者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称号了——大汗。蒙哥汗即位时,曾对弟弟说:“兄居汗位已久,天下臣民皆曰:有此善君,吾属何忧!今天下初定,民物滋繁。自长安以东,赋入俱足供国用。”[《元史·世祖纪》]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蒙哥时候已经开始使用“元”这个字了。
只不过,当时这个“元”还只是一个表示皇室尊号的词汇,不是作为国号使用的。 但是,当忽必烈决定迁都,建立京师之后,问题就来了。
根据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国都有国名,而且这个名称还要写在旗子上,让老百姓都知道。但是,当时的“大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原因无他,因为“大都”这个词太平凡了,而且跟北方的“大都”重名。(现在的首都北京在古代被称为燕京、大都、北平)
怎么办? 忽必烈的智囊团想出了一个绝招——“元”字加“中都”,组成一个新的地名“元中都”。 这个方法确实高明,原因有三个:首先,“中”字说明这个地方位于腹心之地;其次,“中都”是个旧地名,百姓熟知,不会产生歧义;最后,“元中都”这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元”的国号,产生一种正统感。 只可惜,“元中都”这个地名只用了一届皇帝。
到了第六任皇帝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时候,为了显示自己重视中原汉地,决定效仿汉地王朝的规矩,把国号从“大元”改为“元至大”。 改国号这事,仁宗干得很勤快,前后共用过两次。
第一次是至大三年(1310年)正月,由于水患频繁,江南地区遭受灾害,朝廷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为了表示这次赈济的特别,仁宗下了这样一道诏书:“惟赈贷有方,取给于府库;其给发之数,止如常例则不足;若谓今日之数多于往日,则妄言也。夫府库之财,取之天下;天下之财,生之百姓。今日赈济,明日征输,不过移一时之储,供半岁之用耳。”[《元史·仁宗纪》]
从这以后,大家才算正式使用了“元”这个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