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五行属于什么?
1.是“稼穑”,不是“稼衍”或“稼严”! 《尚书·周书·大诰序》里有语—— “耕作曰稼,收获曰穑。”东汉郑玄注疏时引用了孔安国的解释——“种之曰稼,收之曰穑。” 所以后来历代注疏者皆延续此说。如唐朝贾公彦《仪礼注疏·卷二四·特牲祭典》——“种曰稼,收获曰穑……谓种之而获其稼,刈之而后有获也。”清朝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一五·大宰》——“种之曰稼,收获曰穑……” 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则对“稼穑”一词的本原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稼穑,种谷之名。言种之而熟成可敛实者,曰稼;刈之而可得可积者,曰穑。会意兼形。” 王夫之大义在于分清“稼穑”与“播殖”的区别,他的说法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古汉语里用“稼穑”这个词的时候,往往强调的就是从播种到收获这样一个过程。不过“种之而熟成可敛实者”和“刈之而可得可积者”显然都不是最终产物(收成),所以这种分法也只是起到了区分意义的作用而已。
2.是“社稷”而不是“土地神”! 现在一般认为“社稷”指的是“土地神”“农业神”或者“祭祀土神的场所”——这显然是望文生义了。其实“社”字和“稷”字本来的含义都是指祭祀(参见《说文解字·示部》)“土地神”一说甚谬。至于“社稷”作为国家概念出现,则是因为周人有“国神”(见《礼记·檀弓下》)的说法,而国神就是土神的别称。这种叫法显然是对周人有所沿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