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是什么五行?
“辍”字在《康熙字典》中,是1568页,在现行简体字表中,也是第240个字。它的繁体字为“輟”,在《康熙字典》中是1269页,在现行简化字里也排在第319位。 查这两个字,必须分别查到它的偏旁部首,再依次数其笔画。 “輟”的部首是“車”,“车”的笔画数是4划;繁体的“輟”部属于“車”,所以笔画数也是4画。
“辍”的部首是“止”,“止”的笔画数为5笔。 这个部首“止”,在《康熙字典》里,共收录了35个字,“辍”排第20位,也就是说前面还有29个相同部首的字。 这些字的字形和读音都比较相近,有的字甚至意思也有相通之处。
如“阻”“诅” 等。要准确辨别“绌”的意思,就必须把“绌”所在的整个词语的意思弄清楚,这样才能“循藤摸瓜”地找到“绌”意思的起源。 下面我就以“輟行”这个词语为例,来仔细辨别一下“輟”的意思。
“輟行”这个词语在中式英语里是“bypass(绕道而行)”。它是一个动词+副词的搭配形式。其中“輟”的意思是“停下,结束”。而“行”在这里是指“行走”。连起来的意思是“不再走(停止)”。 在美式英语里“斷行”是“hike”,这个单词的意思是“徒步旅行”或者是“突然升高”,这里用作及物动词,意思是“突然停止上升(下降)”。
以上是针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下面我们再稍微深入一点,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止”字能走到今天,变成了很多不同的汉字呢? 这就要从文字的发展史来说了。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已经发现4000多片了。但是甲骨文仍然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文字体系。因为甲骨文是没有偏旁部首的。一个字可能在甲文中这样写,在乙文中又是那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种没有定式的文字系统,在造字的时候当然很方便——随便挑两个象形字用加减法组合在一起,就算造出个字来了。但是这种文字系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不能表意,也不能表音。我们只能根据上下文的含义来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大量出土,上面刻有铭文,这才有机会对金文进行研究。
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楷书,就是小篆,它是秦朝李斯等人优化整理过的文字。小篆有部首,但是笔画比较繁杂。汉字的笔画是在不断简化的,小篆的复杂笔画被简化成隶书,隶书的复杂笔画又被简化成现在的楷、行、草等各种字体。这就是“卒”字的不同写法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根源所在。 我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文字学的一些常识,更多详情请参阅专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