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含义和五行属什么?
“源”五行属性为水,出自《周易》卦象:坎,卦符:洊,卦名:水源。 《周易·坎卦·彖》曰:“坎,水也。”“洊(jiàn),水之复也。” “水流之水,生生不息。” 按:此处之“水”即指《说文解字》所谓“水中可居者”,也就是河川、江湖之类的自然水体。这些自然体的水往住是混浊的。所以用含有沉淀之义的“洊”来描述这种水态是很形象的。它所强调的是这种水不断流动、不断更新改变自身状态的特性;与此相应,“源源”二字也常连用表“水流不止”之意。
“源”本义就具有形容水不断流动的动态意味——“水流之源也。”《庄子·秋水》中有“渊然”一词,乃“渊源”之“渊”初文,即来自“源”之“源”。可见其与“源”表达的意义近同。 后来,“源”的本义虽因词义的演化而趋于隐晦失传,但它所表示的那种水的形态却保留了下来——那就是液体表面的波纹或液面的波动所形成的图形,比如水面上圆形的涟漪、烧开水时上下翻滚的波浪等等都是“源头”。
为了表示这个比喻性后起的象征意义,古文字学著作中常常以“源”代表“氵”,以“沫”代表“末”,二者叠合起来正像烧开水时水冒出的白色蒸气,这正是水沸腾现象的最形象表现。 这种通过造字结构模拟自然界事物的形态特征的方式来指代事物本身的手段,就是汉字构形学的概念中的“象形”。显然,这里的“象形”并不是指描绘现实世界的图画,而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化的图形。
值得一提的是,“沬”字的字形演变轨迹与我们已经失传的“源”的古文字形比较接近。当古代文人碰到“沬”字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在写“源”的感觉。这样,我们就在文献材料中看到了“源”的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