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予五行属性是什么?
2015年4月,一个致力于传承中国古文字文化的自媒体平台——字媒体,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五」字被误拆 300 年,其实它是「土」!》 文中称,“『五』字的金文(金文是西周的金文大篆)字形像双手托举着一根横棍的样子”,然后引用了一位古代文物的专家的话来解释这个“五”字和“木”“林”的造字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说: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五』就是手的形变,它和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看后感到很好玩,就转发了这条微博。后来看到有人评论说: “我看了你的转发,觉得你很棒。你转的字媒体的文章,是我看到的唯一一篇解释“五”怎么来的文章,其他都叫“第五画”…可见,只有你是认真的在研究这个问题。” 我对此很震惊,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将“五”认作“第”,而且已经习惯成自然,甚至引以为荣,因为“第五画”“第六画”如此类的词汇在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里比比皆是。然而这却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五”是一个指事字,指事字由抽象的线条或符号来表达含义,是相对于象形字、表意字而言的。最典型也是最出名的指事字就是“二”,小篆的“二”字上面一横表示顶端的横木(这是为了表示这是一个数字“1”而不是“6”);而另一个著名的指事字就是“三”,上面的两短横分别表示顶部的一根横杠和一个支点。
类似的,“五”的上部一竖表示房梁上的短柱,整个字的意思是“有五个屋角的堂屋”,即今天的“五间屋子”的意思。“五”最早就像屋脊中的瓦垄一样,是个指事字。后来才有了变形。 金文的“五”字形状就像两只手在比划着一个三间的房屋,下面一横代表地基,可能暗示着房屋的纵深。 小篆的“五”看起来就像两个“三”字重叠在一起。 隶书之后,“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写的“五”,和“六”“七”“八”“九”“十”这些数字的模样越来越接近了。
至于“第”字,它的来源也很复杂曲折。“第”在甲骨文中像是用两根杆子顶着一个大簸箕的样子,金文像两个人抬着一大捆东西,小篆像是几个人架着一个扁担。汉代的隶书把扁担的形象取消了,变成我们今天写的“第”。关于“第”的来源,有一种说法是表示“第一”的意思,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把“第”解作“第宅”之“第”,是把顺序数的第一理解为“第一”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