啬字的五行是什么?
“啬”,shè,字从贝从声。「啬」字始见于战国文字(竹简或铜器铭文)中。战国文字的「啬」字作「嗇」,字型与今不同;小篆的「啬」字作「」,字形与今同。隶变后,「嗇」或作「嗇」,或作「穑」、「啬」等形,至楷书则作「啬」。
《说文·貝部》:「嗇,斂也。」「斂」之本义为收起,此指收集、积聚钱财。由本义引申出爱惜、节约的意思,如「嗇食」,《淮南子·脩務》:「堯舜之人,不以衣食为事。」又引申指吝啬,舍不得给予或者付出。
许慎以「嗇」为「惜」的异体字,并解释「惜」的字型演变。其实「吝」才是「惜」的异体字。古人造字十分讲究,一个字往往有数个字形,而每个字形表意都不相同。「吝」、「惜」、「啬」三字虽然形体相近,但是却绝不是一字之繁简。「吝」和「惜」都是10画,而「啬」却只有9画。而且从字形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区别——「吝」、「惜」二字,下部都有「言」,而「啬」下部的笔画要少很多。「吝」、「惜」二字的「言」旁均作「口」,表示与人有关;而「啬」的「言」旁则是「辛」,意思是「辣」,表达的是一种味觉感受。《荀子·宥坐》中的「何澹兮其如水,君子之操焉;何啬兮何其,小人之风焉」,其中的「啬」显然不是指生活节俭。
「啬」作为姓氏时也念shè。